扫一扫  加微信
新冠肺炎疫情对江苏制造业的三维影响及应对之策
2020-03-17 08:59:00  来源:江苏师范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  作者:简晓彬 沈正平

[内容提要]江苏是全国经济大省和制造业大省,新冠肺炎疫情在多个层面对全省制造业产生直接和间接影响。在宏观层面,可能影响江苏制造业的整体性发展;在中观层面,可能影响制造业产业链的完整性;在微观层面,可能影响制造业企业的正常运营。建议采取相应对策。(1)宏观层面:加强综合精准施策,推动制造业保持总体平稳发展态势;(2)中观层面:加快产业链优化布局,增强产业链韧性及抗风险能力;(3)微观层面:帮助企业共度难关,加快企业转型升级步伐。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和省委、省政府的统一指挥调度下,我省上下全力开展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效,目前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确诊病例治愈率100%,无医护人员感染和境外输入病例,全省已由之前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调整为二级响应。但我省是经济大省,同时也是人口大省和人口流动大省,随着海外疫情的持续蔓延,疫情防控对全省制造业发展已经并将继续带来一定的冲击,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科学分析和有效应对。

一、新冠肺炎疫情对江苏制造业的三维影响

1.从宏观层面看,疫情影响制造业的整体性发展。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尽管多数观点认为疫情对服务业影响更为严重,但国民经济是一个有机整体,特别是江苏这样的全国经济大省和制造业大省,疫情很可能对我全制造业的整体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甚至冲击。从供给端看,受劳动力紧缺、原材料运输受阻、资金周转困难、产品销售渠道梗阻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全省制造业产能难以得到有效释放,产品产量可能出现较大幅度下降。就需求端而言,受投资和消费信心、消费时间和空间、物流能力以及贸易萎缩等多方面因素作用,一段时期内江苏制造业需求也会面临疲软困境。疫情从供需两端交互冲击全省制造业的生产和消费,宏观上表现为制造业发展的整体性障碍,特别是对劳动密集型行业影响更甚,其次是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另一方面,制造业是支撑江苏经济平稳发展的主要力量,是经济结构调整的主要战场,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主要领域,如果缺乏超前部署和有效应对,疫情对制造业的冲击还可能波及全省经济的持续平稳发展。

2.从中观层面看,疫情影响制造业产业链的完整性。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国际分工已经从产业间分工、产业内分工逐步转向产品内分工,深度融入全球价值链成为江苏制造参与国际分工的主要形态,推进与全球价值链高效对接成为全省拉长拓宽制造业产业链的重要动力。受疫情影响,从国内看部分制造业企业复工复产困难,从国际看部分国家和地区采取对华关闭边境、取消航班、实施贸易限制等紧急措施,通过国内价值链、全球价值链等渠道殃及江苏制造业,引发有关制造行业和领域产业链梗阻甚至断裂。事实上,严格防疫措施下的原材料短缺、物流缓慢、外贸受阻等诸多问题引发的产业链中断,对产业体系和产业品牌造成的冲击可能要高于其他因素。产业链受阻或断裂导致制造业供给能力下滑,一定程度上还可能会刺激发达国家制造业回流或向其他发展中国家转移,削弱全省制造业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综合优势,尤其是对于那些技术含量较低且国际竞争激烈的纺织、家居、电子、家电等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如果出现产业链中断,有可能存在产业链转移或替代的风险,将会给这些制造行业带来极其沉重的打击。

3.从微观层面看,疫情影响制造业企业的正常运营。劳动力、物流、资金是制造业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本要素,也成为当前疫情下影响制造业企业复工复产的主要因素。首先,疫情防控限制人员流动,成为企业正常复工复产的首要障碍,特别是对劳动力需求量大的劳动和资本密集型企业影响更大。其次,全国各地不同程度的交通管控、道路封锁导致原材料运输受阻,产品输出受限,成为企业复工复产的又一大障碍,对那些原材料、物流需求量大的企业影响尤为严重。第三,目前情况下要求企业复工复产采取一系列防疫措施,如佩戴口罩、体温监测、车间消毒等,导致中小企业复工成本上升、原材料运输成本上升,使得部分中小制造企业经营困难加重。第四,疫情防控带来的资金链紧张成为企业后续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大规模停工停产不仅会造成劳动力闲置,同时也增加了企业用工成本和偿债负担,甚至引发企业信贷风险和生存危机,特别是对于正处于薄弱或成长阶段的新创企业以及中小微企业,一旦生产周期被打乱,很可能导致资金链断裂而出现生存危机。

二、统筹推进江苏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1.宏观层面:加强综合精准施策,推动制造业保持总体平稳发展态势。疫情对制造业发展的影响综合而复杂,必须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做好积极应对疫情、统筹抓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各项部署要求,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分类指导、分区施策,既要立足解决当前十分迫切的现实问题,又要着眼长远全力推动全省制造业平稳运行和高质量发展。一是有序推动复工复产,分批输送劳动力返岗就业,合理调配紧缺的防疫资源,优先保障疫情防控必需、公共事业运行必需、群众生活必需以及其他涉及国计民生重点领域的企业全面复工复产,妥善解决企业反映的复工流程繁琐、物流运输受阻、防疫物资紧缺、外来人员隔离安置、生活配套服务不足等实际问题。二是制定出台更加积极的具体措施,重点扶持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中小微制造业企业和外贸外资企业,在财政、税收、金融、就业、法律援助等方面给予更大的支持和帮扶。三是提前制定后疫情时期的提振政策,借助大数据、云计算、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技术,推动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深度融合,促进全省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四是分区分级做好差异化防控工作,以县域为单元按照低风险、中风险、高风险科学划分疫情风险等级,分类推进交通管控、要素流动和企业复工复产。

2.中观层面:加快产业链优化布局,增强产业链韧性及抗风险能力。江苏制造业具有较高的开放度和相对完整的产业体系,随着海外疫情蔓延带来的全球供应链剧烈震荡,有关跨国公司很可能进行全球供应链的调整和重组,进而对全省制造业产业链产生较大冲击,需要加快制造业产业链的优化布局。一是鼓励制造业企业加强与国内外供应链上下游合作伙伴的沟通协调,借鉴昆山围绕行业龙头梳理产业链树状图谱、有的放矢打通产业链梗阻的经验做法,通过政府、企业和市场三方联动助推产业链稳定发展,避免因交通阻断、人员不足、原料中断等原因造成的供应链中断,提升产业链堵点疏通与分工协作能力。二是鼓励制造业企业联手重组、整合产业价值链,谋划新一轮国际化战略布局,积极打造全球化生产网络和组织模式,充分运用全球生产优势抵御疫情风险,增强产业链稳定发展的韧性及抗风险能力。三是抓好重点防控物资、重点制造业集群、重点行业龙头企业“三个重点”,全面摸排并推动核心配套供应商复工,以最快速度打通“供应链”,推动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维护和巩固重点行业生态链。

3.微观层面:帮助企业共度难关,加快企业转型升级步伐。企业是市场经济的微观主体,承担着保证国家和地区微观经济运行质量、效益和秩序的重要使命。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看,全省小微企业占比超过85%,疫情之下,要对制造业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予以更多的政策支持,帮助企业共度难关,乃是当务之急。一是持续加大减税降费、定向降息、专项信贷、防疫专项债等一系列政策扶持力度,千方百计帮助制造业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摆脱困境。二是帮助企业解决复工复产难题,采取灵活用工、劳务派遣、临时借调、点对点护送、一站式返岗等多种渠道及方式,积极帮助务工人员便捷上岗,全力支持保障涉及疫情防控及重要国计民生的重点行业企业用工,优先保障重点园区、重点出口企业、重点骨干企业和产业链重要环节用工,安全有序推进全省制造业企业复工复产。三是加快推进制造业企业数字化、智能化、服务化转型,提升制造业企业抵抗风险能力,重点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模式推广普及,全面提升企业数字化管理水平和智能化生产能力,鼓励制造业企业构建自有技术形成的覆盖“研产供销服”全价值链的智能化技术和管理体系,尤其要推动传统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企业智能化转型,利用疫情倒逼化“危”为“机”,加快推进全省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四是强化人才队伍支撑,充分发挥江苏科技教育综合优势,以疫情防控期的复工复产为契机,加快制造业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等人才队伍建设,为江苏制造业争创领先技术、争创一流产品、争创先进模式提供高质量人才支撑。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