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南通决战“过万亿”、收官“十三五”、谋划“十四五”的关键年份,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视察,这是南通发展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大事。
立足南通独特的历史方位和发展定位,以更高站位、更大格局谋划推动南通发展,为全省全国发展探索路径、争做贡献。这是赋予新时代南通人历史使命。对南通而言,实现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两大核心要素,一是城市与生态;二是人才与人口。近年来,中共南通市委提出,要充分激发和释放人才创新创造创业的活力,围绕建设青年和人才友好型城市,激发人才队伍整体活力。“十三五”期间,南通青年人才总量明显增加,青年人才素质全面提升,创新创业环境不断完善,从而为“十四五”发展奠定了良好的人才发展综合生态。
南通争当高质量发展表率,就要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这就需要加快城市发展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吸引越来多青年人才来南通工作和生活,为高质量发展聚集新动能。
第一,提升城市功能,完善人才服务体系。南通正处于成长的中后期和转型的初期,城市经济的增长方式将逐步依赖于知识密集的新兴产业发展。未来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和城市对人才的服务水平。依托中心城市基础设施完备、社会资源丰富、金融体系发达等功能优势,进一步完善人才服务体系,为各类人才提供高效的专业化服务。全面推广“一站式”服务和个性化服务,打造人才服务绿色走廊。加大科技金融创新力度,优化市场化创业融资服务,鼓励商业银行、科技银行为创业人才提供科技信贷、知识产权质押和股权质押等科技金融服务,完善借贷担保制度。通过举办各类沙龙、公益活动的方式,有效拓展人才社交生活空间,不断提升人才对南通城市认同度、生活满意度、工作成就感。
第二,围绕产业需求,建构人才集聚的链接载体。我国产业结构演进的代际规律平均为每20年一代,目前我们正处在从有到多向从多到好演进趋势的重要时间节点。在产业结构由多向好的过程中,我们应在理念、理论、制度、科技和文化等方面进行创新。南通在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面积居全省第一,这为加强创新驱动的平台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目前二线城市大都以金融业、科技产业、信息技术、游戏娱乐业等为主,这些产业的技术含量高、专业性强,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高。城市“抢人”既不能好高骛远、贪大求洋,必须紧扣产业链、创新链布局人才链,人才政策与产业政策有机融合,形成“人才驱动—产业发展—人才集聚”的良性循环链。
第三,坚持改革创新,创设可持续的人才生态。通过吸引顶尖人才从而带动一个产业领域的发展的做法可持续性不强,只有一贯地注重科技人才成长的整体环境,奉行全球化的引才政策和服务环境,才能形成良好的人才生态,源源不断地吸引我市产业发展所需的各个类别、各个层次的人才。因此,为人才提供一以贯之的优质服务,是凝聚人才合力、促进人才发展的关键环节。通过改革消除阻碍创新的体制障碍,创造良好的服务环境和宽松、公平的发展环境,是对人才最大的吸引力。
(作者:臧乃康,南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