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长三角示范区3年来形成22项跨区域环保制度创新
2023-01-31 09:26:00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许海燕

作为一名“农民摄影师”,浙江嘉善姚庄镇的郁彩明最常去的拍摄地便是家门口的太浦河。一条太浦河,流经苏浙沪两省一市15个乡镇。“前些年,太浦河沿线有许多‘散乱污’企业,对水质敏感的萤火虫一度很难见到。”郁彩明说,随着水质的明显改善,去年夏天又拍到了萤火虫。

跨域一体、绿色共生,从2019年11月揭牌成立以来,“生态绿色”一直是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包含上海市青浦区、江苏苏州市吴江区、浙江嘉善县)的独特基因和最靓底色。前不久,长三角示范区执委会联合两省一市相关部门发布了《示范区生态环境一体化保护典型案例》,收集了3年来形成的22项制度创新成果和46个典型案例(应用场景),展示这片热土如何打破藩篱,走出了一条既有“含金量”又有“含绿量”的新路。

一泓碧水,

携手共管共治

沪苏浙交界处是典型的江南水乡。“荡漾”是一个动词,但在长三角示范区一带,“荡漾”还是一个充满动感的名词,指那些众多和密布的中小湖泊。

13平方公里的元荡,10平方公里在苏州吴江区,3平方公里在上海青浦区。示范区揭牌之初,青浦、吴江便联动开启元荡堤防达标和岸线生态修复一二期工程,实现了17.5公里生态岸线贯通。日前,吴江元荡生态绿道获评2022年江苏最美跑步线路。2023年,元荡生态岸线将实现全线贯通,建成后的元荡青浦段“醉美郊野湾”碧波荡漾、花草繁盛,将与吴江段“智慧门户湾”串联成画。

青浦区和吴江区的界湖雪落漾,多年来蓝藻、水葫芦问题频发。2019年以来,青浦和吴江两地突破行政壁垒,共同编制了《雪落漾一体共治方案》,拆除居民违搭的渔网设施,如今的雪落漾水清岸净,绿树成荫。

2020年9月,《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重点跨界水体联保专项方案》正式印发,将示范区和协调区范围内47个主要跨界水体全部纳入实施范围。

示范区成立以来,各方以太浦河饮用水源联合保护为重点,上游吴江区加大力度,持续开展流域工业淘汰更新和面源污染整治,协同健全重点跨界水体联保共治、水资源精细调度等工作机制,初步实现了跨界区域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生态环境管控的无缝衔接。

3年来,示范区重点跨界水体水质持续稳定改善,太浦河跨省界断面水质连续3年年均值达到Ⅱ类以上,淀山湖、元荡等重点跨界湖库提前达到2025年水质功能目标。

制度创新,

筑牢生态绿色基底

让示范区底色更绿,必须依靠深层次的制度创新。

针对示范区生态监测基础较薄弱,缺乏生物多样性本底数据、主要湖库富营养化问题较重、区域生态格局仍需优化等问题,探索建立跨域统一生态调查监测机制和监测网络的《示范区生态监测实施方案》去年8月正式出台。8月22日,示范区首次生态监测在浙江嘉善县长白荡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正式启动,监测范围覆盖两区一县,重点对示范区开展水生态评价监测、水生生物多样性调查、陆域生态系统观测,摸清示范区生物多样性本底特征。

上海师范大学环境与地理科学学院院长高峻表示,这次生态监测是首次开展,与环境监测相比大家经验不足,对相关标准理解也有不一致的地方。为此,示范区执委会请上海师范大学长三角城市湿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和示范区青、吴、嘉三地生态环境部门一起共同参与,采用统一标准和流程,为示范区开展生态系统管理和修复奠定基础。

高峻坦言,生态监测本身并不难,跨域监测更大的意义在于,当地愿意联合一起开展生态本底调查,便于今后进一步提升示范区生态格局,进行更大规模的跨域生物多样性监测。

从生态环境管理“三统一”制度到联合发布示范区环境空气质量,从跨域生态监测到共同编制发布示范区生态环境质量年报……3年来,示范区不断夯实生态基底,生态环境一体化保护制度框架基本成型。同时,围绕构建示范区“一心两廊三链四区”的多样化生态格局,加快实施“一河三湖”岸线生态修复和功能提升工程,开展全域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维护和提升生物多样性,持续筑牢示范区生态基底。

点“绿”成“金”,

好风景引来新经济

水杉林立,水清河畅,在湖边品茗赏乐,到乡间体验非遗……走进吴江汾湖高新区的“曲水善湾”,好风景让人目不暇接。

曲水善湾项目范围约3.3万亩,其中核心区约6600亩。项目对重点村落进行提升,将亲子、度假、创意、集市等农文旅体验功能植入村落,是吴江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典型案例之一。“相比于城市,曲水善湾的水资源和建筑特色更适合设计场景,开发民俗文化,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梦想!”上海设计师徐丙松说。目前,来自苏州、上海、成都等城市的30多名创客集聚于此,正在形成电商直播、设计工作室等新业态。

2022年,《示范区碳达峰实施方案》《水乡客厅近零碳专项规划》《示范区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实施方案》相继发布,吴江善湾村“曲水善湾”项目、上海青西郊野公园、嘉善竹小汇零碳科创聚落等一批代表性的样板项目建成运营,打造生态优势转化新标杆、绿色创新发展新高地、人与自然和谐宜居新典范。

好风景引来新经济。3年来,示范区优良的绿色基底,已经吸引了华为研发中心、复旦大学创新学院、浙江大学智慧绿洲、英诺赛科半导体等一批创新研发高等级平台、项目落户,示范区绿色创新融合发展能级效应正不断放大。

“无人区”里闯“新路”。如今,示范区生态环境一体化保护制度创新,已逐步复制和推广到长三角和全国其他合作区域。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