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十九大报告在江苏高校中激起热烈反响 听马院院长说学习体会谈贯彻举措
2017-10-24 09:57: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郭蓓 王宛璐 王逸男 袁涛

  中国江苏网10月24日讯(记者郭蓓 王宛璐 王逸男 袁涛)连日来,江苏各界掀起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热潮。十九大报告在江苏高校师生中也引起强烈反响,他们为报告中提出的新思想、新论断、新目标、新举措感到欢欣振奋,对开启新的征程充满激情。今天,记者采访几所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来听听他们对十九大精神的理解和领会。

  三个维度理解“新时代”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对于新时代的理解,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刚认为,可以分别从历史、发展、世界三个维度上进行解读。从历史维度来说,“新时代”是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中华民族独立解放和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两个新时代”基础上的接续努力,进而带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向富起来和强起来的新时代迈进。从发展维度上说,新时代是在改革开放以来“三步走”战略的基础上,规划2020年至2050年分“两步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发展时代。第三个维度是世界维度。新时代是中国日益走进世界中心,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为人类文明作出新贡献的时代。

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刚

  结合自身工作实践,王刚表示,在高校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中,要着力向学生讲清楚新时代的三个维度,讲清楚判断新时代的标准,让新时代更清晰更具体地进入课堂、武装学生头脑。

  让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进课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分两步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等新理念新战略。我们要紧紧围绕十九大报告中的这些新思想、新论断,卓有成效地让十九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师生头脑。”南京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黄爱宝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

南京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黄爱宝

  黄爱宝表示,首先要加强集体备课,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个人自学与集体研讨,以及专家辅导报告、社会实地考察、网络思政工作等多种形式和载体有机结合,形成十九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的新教案。同时要进一步实化思政课程,组织教师开展集体学习研讨活动,举行学习十九大精神专题教学活动,发挥思政课程在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中的独特魅力。此外,还要组织教师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结合自己的科研方向,围绕十九大精神形成新的研究课题,加快形成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学科发展的新成果。

  一个细节体现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平旭对十九大报告的深入研读。记者采访中注意到,在平院长的办公桌上,放着打印好的一份十九大报告,上面用彩色笔圈出了很多段落,重要内容的旁边还记了笔记。平旭说,从18日十九大开幕会后,他每天都要翻看好几遍。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平旭

  作为一名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专家,在平院长看来,深入学习十九大报告,贯彻落实十九精神,是重中之重。“我们计划组织校师生走进企事业单位进行宣讲,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平院长透露,学院还将举办一系列的深入学习活动,如开展十九大系列征文、筹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研究会等。

  从2015年4月建院起,南航的马克思主义学院肩负起全校大学生思想理论教育的职能。平院长说,如何上好思政课,是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使命。“贯彻好十九大精神就是要将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一系列新的重大思想、重大判断、重大举措融入到日常的教学内容中,学院将组织教师集体备课攻关。”平旭说。

  此外,平院长还告诉记者,针对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成果,学院将组织专家、学者开展研究,推出一批有理论和实践价值的研究成果。

  “新时代”到来,每个人都要做好准备

  十九大报告提出,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在二十大之前,中国要跨越第一个“一百年”,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在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李俊奎看来,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要有更加宏大的视角。“纵向看,十九大报告为第二个‘一百年’布局,关乎中国未来发展;横向看,当今中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已经大不同,未来中国的事情不仅仅是自己的事情,也是关系全球的事情。”

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李俊奎

  “中国改革开放近40年,建党近100年,过去曾经落后的“配角”如今已经逐渐强大,走向了世界舞台的中央,这对于中国来说就是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李院长认为,新时代的到来,每个人都要做好准备。如何看待新时代?如何从意识形态上适应新时代?这是每个国人都应该思考的新课题。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