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筑牢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生态根基
2022-06-14 09:52:00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赖婵丹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提出“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一重要概念。其中,生态文明作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有机组成部分,有着特殊且重要的地位。在“双碳”背景下,生态文明建设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价值不断凸显。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不断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才能筑牢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生态根基。

坚定生态文明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回顾人类文明发展史,我们不难发现,西方的现代文明虽然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但是因其实质为资本逻辑主导下,以严重的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和无产阶级利益的牺牲为代价的资本主义工业文明,产生了一系列难以挽救的生态悲剧。正如马克思所指出:“资本主义生产一方面神奇地发展了社会的生产力,但是另一方面,也表现出它同自己所产生的社会生产力本身是不相容的。它的历史今后只是对抗、危机、冲突和灾难的历史。”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创造出来的文明新形态则超越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狭隘性,体现出了社会主义逻辑和生态逻辑的辩证统一,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为内在价值追求,真正体现了人类文明的价值关怀。夯实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生态基础就需要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持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以人民群众对清新空气、清澈水质、蓝天白云、青山绿草等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态需要为出发点,真正做到让人民群众在天蓝、地绿、水清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重点解决损害人民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加大环境治理的力度,不断地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坚持把人民的评判作为检验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的标准和依据,真正提升人民的生态福祉,改善人民的生存环境。

坚持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特色。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们要实现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的现代化,这是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作为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与西方“生态现代化”形成鲜明对比。这充分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鲜明特质,构成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鲜明底色。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克服西方生态现代化的窠臼,坚持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和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推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符合中国实际的现代化新模式、文明新形态。一方面,立足中国具体实际,实施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战略。坚持党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的全面领导,不断提高政治领悟力与执行力,提升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力;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动绿色发展,实现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的绿色转型;克服单线工程思维,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激发群众有序参与的力量,坚持建设美丽中国的全民行动;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和机制创新,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另一方面,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关于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智慧。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文化,如“天人合一”“仁民爱物”“不违农时”“取之有时,用之有节”“民胞物与”的生态思想;引漳十二渠、芍陂、都江堰等生态智慧。这些思想和智慧为新时代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准备了充足的历史文化积淀。我们需要自觉深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将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尤其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需求精准对接,以进一步发展和巩固人类文明新形态。

坚持生态文明建设的世界性原则。大道不孤,天下一家。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一种命运与共、和平发展的现代文明新形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由于生态系统不可切割、生态后果不分疆域,生态文明的共同体是真正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生态文明将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时代的主体文明之一。”当前,人类已然站在了生态环境保护的十字路口,全球各国共同面临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重大生态危机,中国在凝聚世界各国的共识和推进全球生态治理上发挥着表率和引领作用,也逐渐从参与者、贡献者转变为引领者,在生态治理问题上彰显了大国担当。为筑牢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生态根基,就需要转变全球观念和思维方式,以绿色、科学的理念引领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坚持环境正义的价值诉求,借助多边机制,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为发展中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积极发挥大国的引领作用,站在对人类文明高度负责的高度,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引领生态治理的国际合作;秉持国际合作和多边主义,积极推动构建以联合国为核心、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生态治理体系。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只有全球广泛参与,同舟共济,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道,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共建清洁美丽新世界,迈向人类文明新形态。

(作者单位:东南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研究院)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