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改革开放40年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之路
2018-04-13 14:56:00  来源:长江产经智库  作者:张小兰

  我国少数民族分布广阔,从东北内蒙古到新疆、西藏,再到云贵川、两广、海南和台湾省都分布着我国少数民族,他们大多居住在山地、高原、森林和牧区,生态环境复杂多变,物产资源丰富,是我国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力量。但由于自然与历史的原因,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相对落后,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改革开放40年来,少数民族地区获得了极大的发展,由贫穷到温饱,再到总体小康,实现跨越式发展,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成就。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无论从农村还是到城市,无论从经济水平还是民生工程,无论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对外开放的步伐,民族地区都获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回顾少数民族地区改革开放40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历程,可以获得许多有益的启示:

  1、改革开放中遵循市场规律,坚持市场机制对资源的配置作用。改革40年过程就是从计划作为配置资源的主要手段,逐渐转变为市场成为配置资源的主要方式的过程。我国改革实践证明,市场机制越完善的地方,经济发展也越快,东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已经证明了这一点。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市场机制不完善也是制约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改革开放40年也是少数民族地区逐步建立与完善市场机制的过程,也是市场作为资源配置手段的地位不断提升的历程。市场机制、价值规律深入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每一个微观单元发挥作用,极大地激发了民族地区人们的劳动积极性、创造财富的积极性和创新创业的热情,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构建了最为重要的制度基础。

  2、改革开放中坚持对外开放。相对落后的民族地区如果不开放,就冲不出封闭,摆脱不了落后,也无法吸收和借鉴发达国家和相对发达地区的经济管理、技术进步、产业发展等方面的成功经验,也无法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技术水平提高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18大以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升,我国经济不仅仅局限于引进来,更拓展到了走出去的高度,民族地区正在抓住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战略等重大战略机遇,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建设乘势迈上新台阶。

  3、改革开放中坚持增进人民福祉为落脚点。习近平同志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改革的目标是人民的福祉,使广大人民群众能够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改革开放给民族地区人民生活带来巨大改善,让民族地区各族群众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凝聚发展的强大合力,使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一步步地变为现实,极大地调动了民族地区人民群众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创造性,为我国的发展进步带来了无穷的活力。

  4、改革开放过程中坚持稳定和谐为基础。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稳定和谐为改革提供良好环境和基本条件。改革开放越深入,越要重视民族地区稳定、和谐工作,加强民主法治建设,保障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在稳定的环境下顺利发展。

  改革开放是各民族走向共同繁荣的必由之路,使少数民族地区人民充分享受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红利。40年的改革开放为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繁荣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要看到,我国民族地区经济依然相对落后,各种民生设施与保障措施也在建设之中,未来我国民族地区发展中要注意以下方面:

  1、继续坚持改革开放。民族地区的发展除了国家政策支持引导外,更重要的是要提高自身内在动力和活力,所以民族地区要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在体制机制上要大胆改革创新,只要有助于推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改革,就应当大胆探索和大胆改革,通过制度创新,解决民族地区资本和技术等问题,实现民族地区的跨越发展。

  2、发挥市场经济的更大作用。民族地区的繁荣发展不仅需要政府的政策引导和调节,更重要的是要发挥市场进行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民族地区的私人个体(包括个人和企业)必须拥有进入市场的应有权利,由他们自主地组成经济实体,根据市场需求来决定企业的经营,通过市场规则来选择他们的发展路径。所以要尽可能减少政府对市场的直接干预,政府只要为市场活动提供规则和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从而为民族地区的企业经营创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

  3、立足民族地区优势,延长价值链。民族地区要根据自己独特的矿产资源、中医药资源、生物资源等优势和民族文化特色,发展有特色的矿产资源加工业、中医药资源加工业,旅游业等产业,培育优势特色产业,改变民族地区作为原料供给地的现状,延长产业价值链,构造民族地区独具优势的特色产业。

  4、推进生态与经济的和谐发展。民族地区大多属于生态脆弱区。所以在发展中还要注意生态保护,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了,所以要巩固和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成果。建立健全生态保护和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民族地区发展道路。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