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打造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良好生态
2021-05-18 10:24:00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冯建军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未来5年乃至2035年教育工作作出了重大部署,提出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明确要求。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既需要基础教育自身的发展,也需要建设良好的教育生态。目前,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不再是“有学上”,而是“上好学”。但优质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导致优质教育的竞争和中产阶级的教育焦虑,“内卷”“鸡娃”成为不正常的教育“常态”。创造良好的教育内外生态,增强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整体性、协同性,才能促进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升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获得感、幸福感。

打造教育发展的内生态,需从两个方面下功夫。一是抓教育入口,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当前,义务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名校”与“普通校”之间的差距,竞争的焦点在于上“名校”。有的家长为求得“名校”入学券,选择高价购买学区房;有的家长选择高质量的民办学校,一些民办学校出现“一校难求”。破解这一问题,建议尝试“大学区”的“择校”。“大学区”超越目前一个学校对应一个学区的做法,把几个学校对应的学区合并在一起。“大学区”学校在硬件上,按照国家的标准配备,但在办学理念上凸显自己的特色。“大学区”的择校,是在“大学区”内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需要,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同时,大力推行“公民同招”,将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纳入审批地统一管理,与公办学校同步招生,以此限制一部分民办学校“掐尖招生”,让家长不再为孩子取得各种成绩、证书等参加校外培训、考试,有效缓解民办学校热和家长焦虑。

义务教育完成后,高中阶段是选拔教育,既要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择优招生录取,又要考虑到初中学校发展不平衡的现实,尝试把适当比例(江苏省2021年规定比例不低于70%)的优质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分配到区域内初中,并向薄弱初中倾斜,以此改变薄弱初中的现状,促进县域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对于民办普通高中,也实行“公民同招”,其招生纳入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坚决制止普通高中违规跨区域的“掐尖招生”,维持普高和职高国家规定的比例,为普高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二是有效引导对学生的评价,降低学生和家长的教育焦虑。评价是指挥棒,涉及“评什么”的内容和“怎么评”的方法。在评价内容上,受应试教育和考试评价的影响,一些学校把精力着重放在智育上,轻德育,淡化体育、美育,忽视劳动教育。即使在智育上,也主要重视知识和成绩,而非学生的全面发展。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特别要补齐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短板,改变教育教学和评价的片面化、单一化。在评价方式上,目前存在评价方式单一、评价结果功利化、评价频率过高、密度过大等问题。学校本是教育机构,但一些学校把教育异化为考试,大考小考不断,过于密集,使学生处于高度的紧张与焦虑之中。有的教师还把学生的成绩有意无意地在班级和家长微信群里发布,更增加了一部分学生和家长的焦虑。考试只是纸笔测试,考试成绩并不能反映学生素质的全部,必须改变评价方式,增加纸笔测试外的其他评价方式,实施综合评价。同时,要淡化评价意识,减少评价次数,规范考试和作业管理,切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

打造教育发展的良好外生态,一方面要大力治理校外培训,构建公共服务体系。校外教育是学校教育、课堂教学的补充,但近年来校外培训迅猛发展,已严重干扰学校教育教学的正常发展。各种校外教育培训,名目繁多,铺天盖地。培训机构的学生,超前或者抢先学习,刺激了其他家长的教育神经和焦虑,其他家长也把学生送去培训,学生校内校外连轴转,除了上学,就是不停地奔波于各种培训班之中,导致睡眠时间不足。为此,必须下决心加大对校外培训机构的治理,严格限制其培训内容,不得进行学科内容的培训。义务教育阶段校外教育不得开展各类学科类竞赛,学校招生不得以学科竞赛成绩为参考,真正减轻中小学生的负担。在治理校外培训机构的同时,必须为学生课外时间开发可以利用的资源。一是学校的资源,在放学后为学生开放学校的图书馆、运动场、实验室等,为学生的课外学习提供服务。二是社会的资源,包括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纪念馆、科技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公共文化设施,让学生在周末和节假日能够享受到丰富的课外教育资源,为促进他们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另一方面要净化社会环境,增强协同育人。学校教育不是真空,社会环境对学校有着直接影响。现实中,社会与学校对学生的影响常常发生冲突,削弱了学校对学生发展的影响,出现“5+2=0”或“5<2”的情况,五天的学校教育抵不过社会两天的不良影响。其责任很大程度上不在于学校,而在于社会。社会没有发挥好教育的功能,甚至发挥的是反教育的功能。为此,需要加大对社会环境的治理,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出一片晴朗的天空。社会环境既有物质的存在,更有精神的氛围。就物质环境而言,要坚决打击不良的娱乐场所、网吧和带有色情服务的场所,整顿不利于青少年成长的网络、图书、音像制品等。就精神氛围而言,要贯彻落实《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以正确的舆论营造良好的道德环境,倡导社会的正能量;为青少年树立正面的榜样,以先进模范引领道德风尚;广泛开展弘扬时代新风行动,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的创建,推动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

(作者为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本文为江苏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研究”阶段成果)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