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校始终不变的初心就是为党育才、为党献策,各级党校必须坚守这一初心,充分发挥其在广大党员教育培训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将为党育才、为党献策作为奋斗目标。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在党校工作中积极探索,从体制机制、教学资源、师资队伍、课程体系等多方面入手开展实践创新,党校育人工作质效明显提升。
完善党校体制机制,筑牢工作质量提升根基
构建“全链条”制度体系。健全的体制机制是高职院校党校工作平稳、高效、优质的前提,高职院校党校应将制度建设贯穿于党校发展的各个环节,构建“全链条”的制度体系,使党校内部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为党校工作的高质量开展提供坚实的制度基础。
探索“校院两级”党校机制。高职院校可以二级院系为单位设立党校分校,将二级学院党总支负责人纳入党校校务委员会并担任分校的第一责任人,同时把分校的建设运行情况纳入学校基层党建工作考核指标体系,与学校基层党建工作同部署、同落实,确保党校工作顺畅运转。
构建“全过程”党校工作评价体系。高职院校党校应制定一套科学完整的党校工作评价标准,覆盖党校培训的活动组织、授课教学、学习成果评价等全过程,使党校工作的各个环节都能够“可观测、可量化、可评估”,每一期培训活动都能形成准确的评价记录,并及时反馈到党校的组织管理工作中,推动党校办学质量稳步提升。
深度挖掘教学资源,打造全方位育人体系
发挥实景课堂育人作用,打造“体验式”教学阵地。高职院校应不断拓展课堂空间,通过“党员教育实景课堂”“党员示范教育基地”等阵地,增强学员的沉浸式体验,进一步深化教育培训成效。例如,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校构建了“先锋文化墙+校史陈列馆+专业文化园+党员实景课堂”一体化的党校教育阵地,生动展现各专业领域的英雄前辈、先进楷模以及身边榜样的事迹,让党校教育更贴近实际。
充分运用本地资源,共建校外党校育人基地。高职院校党校应充分用好本地红色教育资源,积极推动院校党校与本地红色教育基地的合作共建,将党校课堂延伸至革命纪念馆、先烈故居、抗战旧址等党员教育示范基地,不断丰富党校教学资源体系。
深化信息化党建正效应,探索新媒体党校建设。在高职院校党校建设中,应积极尝试和运用新媒体手段,为师生党员提供全新的学习体验。例如,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将党校建设与“云端”相结合,运用云技术和AR技术,以新媒体技术呈现党史校史等党课资源,使师生党员能够随时随地通过移动终端开展学习和体验,有效拓展了党校育人空间。
“外引内育”相结合,强化党校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要积极拓宽党校师资的引进和培养渠道。一方面,充分利用校地、校企合作的优势,聘请学术功底扎实、创新能力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担任党校教师。例如,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通过聘请党建理论专家学者、校企共建的技术骨干和党员先进模范等,不断充实师资队伍。另一方面,用好基层党务干部、马克思主义学院专任教师和思想政治辅导员这三个人才“蓄水池”,建立党校师资库,选拔政治素质过硬、实践经验丰富、理论水平较高、善于讲授党课的党政领导干部、离退休干部、基层党组织书记、优秀辅导员等担任党校教师,打造一支政治合格、素质优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适应新时代党校教育培训要求的专兼职教师队伍。
拓展党校资源库,构建创新型党课体系
丰富党校数字资源库。高职院校可借助数字媒体平台,打造党校教育培训的“移动图书馆”和“云端资料包”,加快推进党校数字资源库建设。一是建设数字课程资源库,围绕党的基本理论知识、党章和党规党纪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等内容,评选和建立党校精品课程数字资源库。二是建立先锋榜样宣传视频库,收集整理功勋模范、优秀共产党员等榜样的先进事迹展播,结合高职院校实际“量身定制”宣传片、纪录片,形成党员日常教育的优质数字媒体资源。三是探索引入最新的人工智能模型,打造党校党课“AI虚拟助手”,实现实时交互学习和党校教学资源库的动态更新,为党校学员提供鲜活素材。
构建创新型党课体系。高职院校党校要不断创新党课宣讲与展示形式,不断探索和创新党课载体,打造全域党校课程矩阵,让党课“有党味、有情味、有鲜味”。例如,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开展“青春微党课”“情景剧微党课”“马克思主义青年说”等形式的微党课;依托校园新媒体、广播站等平台构建“青春之声”“直播云党课”“E堂党课展芳华”等全方位育人党课媒体矩阵;组建“扬帆”理论宣讲团,以“红色故事宣讲会”“身边榜样先进事迹宣讲会”等形式,开展专题党课“巡讲”“送讲”活动,使广大师生党员受到鼓舞、产生共鸣,增强了党课的凝聚力和吸引力,推动党校教育培训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
高职院校不仅要通过强化体制机制、健全管理体系、引培优秀师资队伍、创新课程模块等举措,激发党校建设的内在动力,还要强化与上级主管部门的沟通协作,借助上级部门在资源配置、机构布局、岗位编制等方面提供的支持,为提升党校的教学质量和效率提供外部助力。此外,高职院校党校还需积极探索共建共享模式,构建区域党校协同创新发展的工作格局,切实推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质效的全方位提升。
(作者单位: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