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把握主流价值观对外传播的时代要求
2025-04-22 09:58:00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高 远

价值观是文化最深层的内核。主流价值观是一个国家身份认同的重要标志,也是国家形象建构的重要内容。今天,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的中国,对外传播主流价值观,不仅契合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内在要求,而且符合对外展示国家形象、获得更多理解和支持的现实需要。做好主流价值观的对外传播,必须牢牢把握时代要求。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党的领导对主流价值观的传播起着定性定调定向的根本性作用。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思想旗帜,以科学理论引领主流价值观的塑造与传播,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凝聚思想共识、激发精神动力,成为指引中华民族砥砺前行的强大精神力量。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就确立了对文化传播的领导权。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真理性和科学性,传播中国人民热爱和平的价值理念。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党强调要把新闻舆论的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忠于马克思主义、忠于党、忠于人民的人手里,向国际社会展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中国的真实形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国际文化领域的扩张与反扩张、渗透与反渗透的博弈愈发激烈。我们党从全局和战略高度,从正本清源入手,加强思想文化宣传工作,旗帜鲜明地提出“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党管互联网”,以及加强“中国共产党的文化领导权”等原则立场。我们必须把党的要求落到实处,不断完善制度体系,更加强化统筹协调,使主流价值观对外传播的大协同更加顺畅,从而进一步增进我国与世界各国的相互了解和彼此认同,不断开创主流价值观对外传播的新局面。

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价值观都有其传统文化的渊源和基因。当代中国的主流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升华。回望过去,主流价值观对外传播最坚实的根基在中华文化的主体性。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是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建立起来的。对中华文化主体性的坚守,赋予了中华文明独特性,从而彰显了主流价值观对外传播的温度、力度、效度和高度,展现了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着眼当下,重视主流价值观对外传播是当代中国文化主体性的深刻自觉。“‘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的论断,不仅使“两个结合”成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内容,也表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治国理念的重要来源。“两个结合”是让世界认识一个真实、立体、全面、多彩中国的根本遵循,为主流价值观的对外传播提供了坚定而明确的方法论依据。面向未来,主流价值观对外传播需要战略思维和顶层设计。中华文化是我国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因此,一要坚持对外开放。尊重各国、各地区的愿望和选择,反对全盘西化,反对文化部落主义,在开放中坚定中华文化立场,赢得世界尊重。二要尊重文化发展规律。从根本上说,文化借助物质力量发挥效能,而经济发展也离不开文化支撑。因而要从“五位一体”的整体布局上思考文化建设的顶层设计,为解决主流价值观对外传播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异质性冲突难题提供学理依据。

坚持胸怀天下原则。理想的主流价值观传播一定是不同文明“互鉴”与“融合”的结果。在全球化不断拓展的背景下,对外交流的深入推进,需要依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价值共识,这是中华文明和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前提。只有坚持胸怀天下的原则,秉持和而不同的理念,才能在与其他民族价值观的交流互动中,传播好中国主张,讲好中国故事,阐释好中国特色。坚持胸怀天下是中国共产党的价值理想决定的。在百年奋斗历程中,我们党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与中华文明的天下情怀相融合,把中国人民利益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紧密相连,以世界眼光谋划中国发展,以中国实践增益全球治理,实现了民族复兴与人类进步的辩证统一,生动诠释了马克思主义政党以人类文明进步为己任的大境界、大格局、大追求、大担当。这正是中国共产党能够引领中国深度参与并影响世界发展进程的深层逻辑。坚持胸怀天下是由价值观的文化本质决定的。由于地理环境、历史传统和发展道路的差异,世界各国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和价值体系。我国主流价值观的对外传播,必须以互为主体的文化间性对待文化交流,进行文明对话。既要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单一叙事,也要秉持“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交往理性,在遵循世界共同价值的基础上,展现中国主流价值观的文明特质,在巩固文化主体性的前提下,为人类的价值选择提供新的可能。坚持胸怀天下是主流价值观对外传播的价值指向决定的。我们要着力构建融通中外的价值叙事体系,既立足本土实践,又关注人类视野;既呈现文明古国的历史纵深、东方大国的文化魅力,又彰显负责任大国的国际担当和社会主义大国的制度优势,以中国大国形象有效回应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知需求。通过生动讲述中国故事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追求,促进不同文明在平等对话中相互启迪。这不仅是提升中国主流价值观国际传播效能的实践创新,更是中国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作出的价值贡献。

(作者单位: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基地。本文为2024年度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来华留学生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认同及路径优化研究”〈24MLD004〉的研究成果)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