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着力提升深度协商互动议事效能
2025-04-22 09:55:00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易 雨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5周年大会上强调,“健全深度协商互动、意见充分表达、广泛凝聚共识的机制,完善协商工作规则,促进不同思想观点的充分表达和深入交流,真正通过协商出办法、出共识、出感情、出团结”。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必须在打造深度协商平台上下功夫,在强化深度协商互动上求突破,在推进协商民主建设上提质效。

在打造深度协商平台上下功夫

注重强化思想政治引领。每次协商议政活动,围绕主题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相关重要论述,充分理解和把握党、国家大政方针以及省委、市委决策部署,既知情明政、有的放矢,又提高站位、开阔视野。

增强协商平台的便捷度。委员工作室建设要按照协商工作要求,成熟一个建设一个。既要兼顾界别特色、就近履职、方便群众,又要坚持嵌入融合、共建共享原则,不求为我所有,但求为我所用。提升“数字政协”云平台运行质量,做到常用、善用、管用,借助信息化数字化手段,扩大社会各界对政协工作的参与度,促进履职“加速奔跑”。完善对政协建议案、提案和调研报告的采纳、落实和反馈机制,形成工作闭环,切实推动协商成果转化落地。

在强化深度协商互动上求突破

精心选题,增强协商“靶向性”。聚焦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以及住房、教育、医疗、就业等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重点、热点、难点等问题,采取党委政府点题、政协委员荐题、面向群众征题等方式,使协商议事切中问题要害、温暖群众心坎,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使协商议事成果更好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深入研题,确保协商“接地气”。将调查研究贯穿于政协协商全过程,组织政协委员、相关部门、基层群众,通过实地考察、一线走访、座谈交流等方式开展商前调研、靶向“问诊”,鼓励和引导委员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为协商议事奠定扎实基础。

集中破题,增强协商“实效性”。协商会后及时形成专题报告,精准列出成绩清单、问题清单、经验清单、建议清单“四张清单”报送党委政府,同时通过视察、调研、座谈等方式对部门落实情况进行跟踪问效,力求找到问题“最优解”。

在推进协商民主建设上提质效

坚持双向发力一体设计。建立党政领导与政协委员双向沟通的“有事好商量”平台,为党政科学决策、精准施策提供重要依据。

发挥政协委员履职优势。扎实推进“‘同心互联’深化年”行动,引导委员联系服务界别群众,扩大“朋友圈”,当好“代言人”,架起“连心桥”,善做“宣传员”,做好思想引领、听取意见、反映需求、凝心聚力等工作,更好地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拓展渠道凝聚共识。指导基层协商议事室因地制宜选准协商议题,充分发挥下沉政协委员、基层干群代表、协商智库成员等作用,群策群力助发展、惠民生、促和谐。营造宽松民主的协商环境,鼓励不同意见的交流讨论,“不抓辫子、不扣帽子、不打棍子”,把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理性包容、不为身谋的协商文化贯穿协商议政过程始终。

(作者为东台市委党校副校长;本文系2024年度江苏省委党校系统调研课题“江苏积极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研究”〈XT24092〉立项课题)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