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弘扬教育家精神,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
2024-01-16 09:08:00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王亚娜

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2023年,在第三十九个教师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从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育人智慧、躬耕态度、仁爱之心、弘道追求六个方面深刻阐释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深刻认识教育“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和教师“立教之本、兴教之源”的战略地位,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栋梁之材。

理想远大、信念坚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育才造士、为国之本,一代代教育家把铸魂育人、爱国报国作为终身奋斗目标、毕生精神追求。从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到教师要“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再到要有“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理想信念的要求不断具体、明晰、丰富,把对广大教师理想信念的要求提到了全新高度,赋予新时代人民教师崇高使命。要筑牢立身从教、教书育人的信仰之基,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树立服务国家战略、服务人民需求的人生追求,把立德树人的要求落实到教书育人全过程,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目标化为职业追求,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新征程上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师垂典则,范示群伦”,道德情操是成长为一个好老师的先决条件,是教师践行教育使命的核心品质。新中国成立以来,优秀教师不断涌现,他们用实际行动感染了更多教师、影响了无数学生。实践证明,有大德的老师才能教出有大志、有大我的学生,才能在传道授业中引人以大道、启人以大智。陶冶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基础在于对职业道德的自觉追求,根本在于承担起培根铸魂的育人使命。要自觉坚守精神家园、人格底线,为学生既引求知之路、又引涵养品德之路,甘为人梯,甘当铺路石。教师道德情操的锤炼,离不开环境、文化、机制等“土壤”。要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增强时代感、加强针对性,使之成为全体教师普遍认同的行为准则。要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为教师教书育人创造更为良好的社会环境。

教师涵养育人智慧,学生才能开启智慧大门、精神丰满富足、才华充分彰显。“启智”即启迪智慧,“润心”即以人为本、滋养学生心灵空间,“因材施教”即尊重个性、拓展成长成才的道路。涵养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升级教育理念是必备的前提条件,积极转变育人方式是必经的方法路径,修炼提升育人本领是必做的功课。要俯下身关心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心理感受,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学用相长、知行合一,让每个学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要与时俱进、拓宽视野,适应“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所带来的教育转型,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为学之实,固在践履,教师应当成为勤于治学、不懈求索的表率。勤学是职业的基本要求,笃行是内在的道德准则,求是是教育的职责所在,创新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征。心中激荡家国情怀的学生,之所以能不断展现新气象、持续有新作为,在不懈奋斗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业绩,背后是教师的榜样力量,是高尚师德、深厚素养无声涵养的结果。秉持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必须以践行终身学习理念为基础、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为目标、培根铸魂职责使命为根本方向。要练就扎实的知识功底、勤勉的教学态度、过硬的教学水平,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科学的教学理念、行为世范的自我要求,以追求真理、传播真知为己任,带领学生探索学术前沿、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用青春的能动力和创造力激荡起民族复兴的澎湃春潮。

仁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自古以来师道传承的重要精神内核。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正是因为饱含对三尺讲台的热爱、对莘莘学子的关爱,很多老师有了“择一事终一生”的执着坚守,有了“只为桃李竞相开”的无私追求。勤修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是教师站稳三尺讲台、躬耕教育事业、培养时代新人的必然要求。要以爱育爱,以赤诚之心、奉献之心、仁爱之心投身教育事业,润泽学生心田,做既教书又育人的教育家;用大爱书写教育人生,尊重、理解、包容每一名学生,引领一批又一批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做既授业又传道的“大先生”;传承爱的教育,做学生“报国梦”与实现“中国梦”的筑梦人,造就更多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的优秀之才。

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天,也决定着人类的未来,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人类文明的传承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尚和合、求大同的精神特质与价值追求,从“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再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无不折射出胸怀天下的高尚追求。树立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必须继承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传统,夯实以天下为己任的价值基座,筑牢文化自信的精神基石,教育引导学生心怀“国之大者”,弘扬中华民族自信、自立、自强的独特民族精神,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自觉把人生志向融入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壮丽事业之中。

(作者单位:南京审计大学金审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