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做教育家精神的忠实践行者
2025-04-15 10:00:00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徐 军

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和三中全会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着眼推进教育强国战略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其中尤为重要的一点是科学阐述教育家精神。2023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全国优秀教师代表的信中,从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育人智慧、躬耕态度、仁爱之心、弘道追求等方面深刻阐述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赋予新时代人民教师崇高使命;202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进一步提出,“要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对于思政课教师来说,要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家精神的重要论述为遵循,着力在深入学习理解和贯彻落实上下功夫,牢记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和创新发展的指示、要求和重托,紧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自身的职责使命,努力将教育家精神的普遍性要求与自身实际相结合,努力做有鲜明思政特色和践行教育家精神的好教师。

一是做理想信念的坚定信仰者。思政课教师要始终把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作为一生的信念追求,终生坚守、矢志不渝,这是思政课教师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具体体现。要坚守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信仰,不断彰显马克思主义真理的理论说服力、价值引领力和实践指导力,带头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以实际行动努力锻造坚定的理想信念;要牢固树立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科学阐明共产主义不仅是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也是正在展现光明前景的社会实践,在理想性与现实性的统一中增强人们对未来社会进步和人类解放的信心,让共产主义事业变得更加可感、可知、可信、可行;要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努力在社会主义发展史、百年党史、新中国史和四十多年改革开放史中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性正确性,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武装头脑、浸透内心、融入课堂、传承学生。

二是做创新理论的热情播火者。党的创新理论尤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程中发展出的重大理论成果,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作出的重大创新和原创性贡献,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思政课教师肩负学习研究、理解阐释和广泛传播这一科学理论的职责使命。要始终紧跟党的创新理论发展步伐,深入学习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提高思政课教育教学水平;要善于在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的结合中讲好思政课,通过线上线下、理论宣讲、微视频等多种形式,做好创新理论的通俗化阐释工作,积极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学生头脑、思想深处和“飞入寻常百姓家”;要全面系统讲好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鲜活案例和中国好故事,特别是新时代十多年来我国取得的举世瞩目伟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引导广大学生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光明前景,从道理、学理和哲理上牢固树立“四个自信”。

三是做意识形态的坚定捍卫者。思政课教师既肩负教育教学、教书育人的基本职责,同时也肩负捍卫党的主流意识形态的职责使命,必须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必须敢于发声、善于发声,积极维护党和国家的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安全。要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和科学思维方法甄别多元化社会思潮,旗帜鲜明地揭露和批判各种错误社会思潮,坚定捍卫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流地位;要紧密围绕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积极发声,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积极传播党的创新理论,通过准确全面地阐释和深入浅出地解读,引导青年学生正确理解把握时代和实践发展的脉搏;要引导青年学生全面系统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逐步建立起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增强他们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四是做青年学生的关键铸魂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抓好思政课建设关键在教师,必须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铸魂育人的关键作用。要把道理学理讲深讲透讲活,让学生有兴趣、有收获、有成长,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建好、讲好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体系,紧跟时代步伐、反映时代要求、答好时代之问;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在科学理论与中国现实发展的统一中不断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感染力、阐释力,引导青年学生自觉增强“四个自信”,努力为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坚强的思想保障和人才支撑。

五是做社会风尚的积极引领者。要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做社会道德风尚的热情建设者和引领者;要始终把对党的教育事业和思政课教学的热爱作为一生的执着追求,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模范,把“经师”“人师”的统一作为毕生的光荣使命和精神追求;要积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红色文化,主动担当主流文化的传播者、践行者和引领者,始终走在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的前列;要始终按照党章和党规党纪的要求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行,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传播党的声音和正能量,始终做到三尺讲台无杂音,始终牢记思政课教师的初心使命和铸魂育人职责,积极为党的建设、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贡献光和热。

(作者简介:徐军,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江苏省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省社科联理事、省哲学学会秘书长;2022年“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2024年“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南京市委宣讲团成员。主持、完成和参与7项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重点和重大招标课题;出版《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断代史考察》《理解中国》等个人专著3部、编著6部;在《哲学动态》《教学与研究》《解放军报》等报刊发表70多篇论文;获国家、军队和江苏省教学科研一、二等奖8项。2020年以来,先后入选江苏省“领航·扬帆”思政课教师人才培养工程、解放军“高层次领军人才”地方导师和江苏省“333人才工程”第三层次。)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