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舍生取义为真理——赵良璋
2025-04-15 09:59:00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房亚萍 赵杨娟

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展厅中陈列着一封赵良璋在生命终章之际写给同狱难友朱铁华、朱壁谱和冉瑞甫的绝笔信。这封信于1956年由解放军2531部队拨交。信封长9.9厘米、宽20.9厘米。信笺两张,长19厘米、宽25.5厘米。信封上写着“孝监一号朱铁华收”。信封左下方印有“国防部中央军人监狱缄,地址:江东门”。信纸抬头印有“国防部中央军人监狱用笺”的字样,信纸及信封均加盖“国防部中央军人监狱章”。字里行间,流露出赵良璋一生追求真理、捍卫真理的坚定信念,生动展现了一名共产党人献身真理、无畏牺牲的崇高品质。

赵良璋,别号“野雪”,1921年出生,江苏六合人。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赵良璋投笔从戎,1939年考入国民党空军军士学校,毕业后任国民党空军第十一大队飞行员。1946年冬,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根据党组织的指示,潜伏在国民党空军司令部搜集情报。1947年10月因北平地下情报系统遭破坏而不幸被捕,1948年10月19日牺牲于南京,年仅27岁。

赵良璋的这封绝笔信是国家一级文物,信中表达了希望妻子蒋平仲改嫁的心愿,并交代狱友可将其遗物留作纪念。这封临终绝辞沉着冷静、坚定刚毅、大义凛然,与他创作的歌曲《假如我为了真理而牺牲》相互辉映,充分展现了赵良璋追求真理、从容就义的英雄气概,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信仰坚定、忠诚不渝的鲜明底色。

“贪生怕死勿入航校,升官发财勿进此门。”从军对于赵良璋而言不是为了个人升官发财,而是为了寻求真理、救亡图存。在民族危亡之际,他一直思考着怎样才能救中国。“当一名空军飞行员,在空中打击敌人,报效国家”,赵良璋以这种方式践行着自己救国救民的理想。在空军军士学校就读期间,赵良璋经常和朱铁华、朱壁谱、冉瑞甫等有着共同理想追求的爱国青年聚在一起阅读进步刊物、畅谈前途理想、讨论国家大事,对当时中国最光明的革命圣地延安充满了向往,“大家都是很兴奋地愿意接受党的领导而参加革命的”。据朱铁华回忆,“赵良璋完全是一个阳光青年,浑身是劲,有使不完的精力,在学习中掌握快,飞得好。”

赵良璋多次表示,“如果毕业后要我打日本,保家卫国,我可以流血捐躯。但要我参加内战打共产党,我就驾着飞机投向革命。”1942年1月,从空军军士学校毕业后,赵良璋和朱铁华等人一直保持通信,“互相鼓励着革命的事业,计划返国后以便行动一起赴延安。”据战友刀慧容回忆,“我由朱铁华介绍认识了另一飞行员江苏人赵良璋,他们倾向革命,追求进步。我们在一起议论时事,赵良璋同志他们非常痛恨国民党腐败黑暗和反共反人民的行为。”抗战胜利前夕,赵良璋决然离开国民党空军,北上延安追寻真理与光明,他认为自己的信仰只有跟随共产党才能实现。八路军重庆办事处军事组组长薛子正同志盛赞他的革命行动,动员他服从革命需要,“成都空军没有地下党组织,你最好仍返回成都,仍回空军潜伏,为党工作”。虽一心向往解放区,但为了党的事业,赵良璋欣然服从安排,当即花了两夜一天的时间写成两万余字的《国民党空军概况》交给党组织,随即返回成都国民党空军彭山机场。“十分高兴、自豪,犹如经历了一番猛闯、惊险的经历,见到了心目中真正的亲人们的高兴。”此时的赵良璋虽然在国民党空军服役,但是他作为一名中共地下工作者,感到心中有信仰,前进有方向。

“一纸情报可抵百万雄兵。”为了便于获取重要军事情报,1946年8月,赵良璋设法调入情报科任参谋,潜伏在敌人心脏,继续为坚信的真理而斗争。当时,国民党在北平的空军机密情报管理、编写密码等都由赵良璋一人负责并亲自送往国民党南京空军总部。北平军调处执行部中共代表团秘书马次青回忆说:“赵良璋工作积极,为工作想了许多办法,提供了不少关于敌人空军飞机调动、轰炸运输、人事调动、内部矛盾等部门情况的有价值情报。”他为人民解放军在华北战场上的胜利提供了重要支撑,就像赵良璋素朴而简明的那句话,“我是为党工作。”

赵良璋不断发展周围积极分子,吸收他们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空军中建立起庞大的情报网络。1947年下半年,解放战争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把战争推进到国民党统治区,国民党政府加大了对国统区革命力量的镇压。9月下旬,中共北方王石坚情报系统被敌人破获,地下组织遭受严重破坏,北平秘密电台台长李政宣叛变,全盘供出地下组织和人员名单,交出写有“野雪”签名的情报资料。随后赵良璋等人不幸被捕,被羁押在国民党空军总司令部军法处看守所。

“火山终有熄灭日,黎明之前必黑暗。”敌人采取车轮战术对赵良璋进行了三天三夜通宵达旦的疲劳审讯。“夜里不能安安睡,白天不见太阳光。”赵良璋疲倦到了极点,人变得神志迷糊,但他始终严守组织秘密,“对敌人想得到的东西一字未提”。三天后,审讯人员收到了北平寄来的材料,其中有一份北平空军司令部印制的“敌我军力对比地图”,上面赫然签着“野雪”两个字。赵良璋看到自己签名的情报后不再作任何多余的解释,为了保护其他同志和保存革命力量,他理直气壮地承认自己是共产党员,将所有的责任都揽到自己身上。赵良璋的英勇举动,成功掩护了多位战友。战友们被敌人判定只是“共产党争取的对象,但尚未成功”,最后得以释放。

赵良璋在绝笔信中写道:“我是带着勇敢与信心就义的。我虽倒了,但顽强的性格仍使我精神永不灭亡。”正如朱铁华在1948年10月19日清晨听到枪声后想到的那样,“他们已经用自己的鲜血为解放战争奠下了一粒纯洁的基石。”赵良璋以大无畏的革命英雄气概为自己的一生画上了壮丽的句号,他一生为党的精神将指引着我们不断向前!

(作者单位:南京市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雨花台红色文化研究院。本文系雨花台红色文化研究院青年项目〈24YHTQN05〉、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课题〈24SYC-192〉阶段性成果)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