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 为全省大局作出更多淮安贡献
2025-04-15 09:56:00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史志军

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是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也是“经济大省挑大梁”的内在要求和重要基础。近年来,淮安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精神、对淮安殷切嘱托,认真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以发展与安全的动态平衡,推动全市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更好为全省“挑大梁”作出淮安贡献。

当好“重要阵地”生力军,在加快发展中厚植安全根基。坚持工业强市不飘移,围绕争当江苏“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重要阵地”生力军,奋力抓工业、强经济、促发展,为高水平安全提供更为厚重的基础支撑。营造经济增长“小气候”。积极应对外部风险挑战,打好落实中央和省一揽子稳经济政策“组合拳”,大力发展枢纽经济、县域经济、园区经济,推动发展稳中快进,去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1%,规上工业增加值、工业开票销售、工业用电量等主要指标增幅居全省第一。保持项目攻坚“好势头”。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滚动开展项目招引建设系列工程,精心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推动“新三样”“三根丝”等产业建链补链强链,目前在建50亿元以上工业项目34个、其中首期竣工投产19个,工业投资连续45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积蓄科技创新“新动能”。聚焦科技创新这个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建强科教产业园“创新之核”功能,推动南理工淮安研究院和淮安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创新平台运营提效、功能提升,实施新一轮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行动计划,去年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户,省级以上“智改数转网联”示范企业271户,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

打好风险防范主动仗,在守护安全中促进稳健发展。坚持底线思维、极限思维,强化监测预警、分析研判,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着力塑造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安全环境。坚定扛稳粮食安全重任。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强育种技术攻关和种源保护,深入推进高标准农田、现代农业产业链群建设,统筹抓好蔬菜、肉类、水产品等有效供给,粮食生产稳定在98亿斤以上,16个生态农业试验单元取得明显成效。妥善化解经济金融隐患。做细做实经济运行监测调度,积极有效处置涉众型经济案件,制定落实“房票安置”、商品住房“以旧换新”等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一揽子措施,分类推动融资平台改革转型,促进政府性债务率持续下降、经营性债务控规降本。精心打造安全韧性城市。扎实推进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和不淹不涝城市建设,深入实施生态环境安全与应急管理“强基提能”三年行动计划,加强安全隐患源头治理和风险分级管控,让城市“平”时正常运行、“急”时安全可控。全力保障社会大局稳定。高水平推进平安淮安建设,建立健全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村居报告、镇街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依法严厉打击整治网络诈骗等突出违法犯罪,食品安全“你点我检”工作经验全国推广。

下好安全发展一盘棋,在统筹推进中实现动态平衡。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国家安全工作各方面全过程,聚焦重点领域、关键环节,高位高效统筹发展和安全,持续筑牢安全发展屏障。强化工作责任。全面落实国家安全责任制,将国家安全工作纳入全市高质量跨越发展考核体系和年度督查计划,建立重点领域协调机制向市委国安委述职制度,健全完善请示报告、决策执行、形势分析等制度,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深化改革创新。聚焦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以加强重点领域协调机制建设为抓手,完善数据安全、人工智能安全等专项工作机制,建立健全风险隐患监测预警防控体系,优化大安全大应急框架下的应急指挥机制,加速构建以政治安全为统领、各领域联动的工作体系。细化宣传教育。扎实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结合全市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大提升工程实施,常态化组织开展统筹发展和安全专题培训,创新打造“春动淮安 全民国安”宣传教育品牌,建设市、县、镇三级国家安全主题公园(基地),推动“大安全”理念深入人心。

(作者为淮安市委书记)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