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菲四月,日暖风和。在这个不同寻常的春天的寻常周二,第156期《思想周刊》和大家见面了。从这期开始,我们作了一些调整:推出了“脉动”版和“学林”版,在“新论”版新设“青椒荟”专栏,在“政声”版推出“政在一线”“决策之前”“原声”专栏。今后,我们还会推出一些新专栏,力求让读者在每一次开卷时都有新的收获。
立时代潮头,发思想先声,建思想理论传播高地。《思想周刊》创办以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发思想新论,扬江苏政声,做决策智库,观学术前沿,在传播新思想、推介新理念、传播好声音、建设新江苏等方面发挥了应有作用。我们深知,媒体必须紧扣时代脉搏、不断刷新自我。这次版面调整,我们主攻“高”“精”“深”,聚焦大家名家专家,关注重音重论重点,分享有品质有深度有温度的思想盛宴;我们追求“新”“活”“鲜”,增强问题意识,遵循传播规律,顺应阅读新风,活化形式、改进文风、创新表达,展现思想之美、理论之光;我们注重“互”“联”“通”,坚持开门办刊,加强编者作者读者的互动,注重线上线下的融合,构筑报网端微融合共生的全媒体传播矩阵,把周刊办得更好看、更有用、更贴心。
思想因时代而兴,理论为国家而强。在这个繁花似锦的春天,《思想周刊》鸣号再集结、整装又出发。我们将广聚众智,博采众长,把周刊阵地做成经世致用的“时代问答”、决策咨询的“最强大脑”、服务学界的“良朋益友”;我们将坚持正确方向,把准时代脉搏,回应读者关切,以思想之灯照亮发展之道,以理论之光指引前行之路。
思想长青,理论常新。每一篇文章,都是与读者的一次对话;每一次对话,都是思想的一次呼吸。《思想周刊》是新华日报的周刊,也是每一位新老读者的周刊。我们期待,广大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和普通读者一如既往关注和支持周刊,共享思想理论之美,共创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