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
橙黄橘绿好时节,秋日何曾逊春朝?时间,酿造果实的甜蜜,也见证发展的奇迹。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这过去的1000多个日夜,见证了江苏乡村产业的培育壮大,见证了一个个苏北新型农村社区拔地而起,见证了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稳步提高,见证了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农村发展,书写“我和我的家乡”的故事……“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图景,正在江苏这片土地上徐徐展开、日渐清晰。
青山绿水皆财富,鱼米之乡谱新篇。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制定出台一系列支持政策,组织实施乡村振兴十项工程,到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从将改善苏北农村住房作为实现苏北乡村全面振兴、促进苏北城乡融合发展的有效路径,到以美丽田园乡村建设为抓手,恢复乡村生态系统平衡,拓展乡村经济发展新空间……既加强顶层设计,又尊重基层首创精神,既注重政策的针对性,又发挥落实的创造性,在推进乡村振兴走在全国前列的过程中,正在形成一批“江苏路径”,打造一批“江苏样板”。
理论指引实践,实践又诞生新的理论。3年来,《思想周刊》刊登了众多关于乡村振兴的理论文章,为全力写好乡村振兴的江苏篇章贡献真知灼见、提炼经验做法。无论是唤醒“沉睡的土地资产”,还是重视“溢出土地”这篇“小数不小”的大文章;无论是主张因类制宜推进农民集中居住,还是强调让绿色成为产业兴旺的最靓底色,这些文章对新问题进行先探索,对老问题进行再研究,对热问题进行冷剖析,对冷问题进行热思考,给决策部门以启发,具有指导性和参考价值。
今年是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收官之年,明年我们将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现代化的新征程。农村改革如何接续发力?乡村振兴战略如何全面推进?江苏如何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些问题的答案等着我们去发现、去探索、去研究。 颜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