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以全链条、全方位和全覆盖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
2023-01-03 09:43:00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胡立法

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概括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强调“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扎根于中国土壤,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百年奋斗的重大成果,是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与发展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民主。民主是全人类共同的价值,在不同的文化传统中演化出多种形态,但是西方资本主义民主被其拥护者奉为圭臬。事实上,西方资本主义民主发展到今日表现出多方面的异化,其本质是少数人的民主、精英民主,已经偏离了“人民当家作主”的要义。作为人类民主实践的新形态,全过程人民民主形成了“全过程”与“人民民主”的统一,突破了传统民主范式,能有效避免民主落入异化陷阱。

第一,以全链条避免空心化。西方资本主义民主是以选举为核心的代议制程序民主,这种制度设计的初衷是为了防止所谓“多数人暴政”,但在多年的实际操作中,西方资本主义民主沦为选举“真人秀”。这种民主演变为人民挑选统治者的决策程序,而且很多时候,这种挑选只有在既定范围内的接受或者拒绝两种选择。这实际上造成了民主的空心化,人民主权被颠覆,人民失去了对主权的控制。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全链条将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各个环节相互关联,人民在参与投票的同时能够参与决策和监督,从而使民主渗透到国家和社会的各个方面。这种复合式的民主可以避免民主的空心化,避免民主仅仅强调投票的权利,确保民主环节的完整性,使得人民主权实至名归。

第二,以全方位避免碎片化。近年来,西方资本主义社会陷入撕裂,民主碎片化程度加深。由于权力的高度分散,社会内部难以达成一致意见,政党恶斗和党内纷争不断,政府治理效率低下。西方资本主义民主表面上看是人民自己作出了选择,但在碎片化的影响下,人民作出的选择不一定是有利于人民的选择。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全方位意味着构建全面、有机的制度体系,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共同形成有序、规范的政治参与,在法治框架内凝聚共识,充分调动全体人民依法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积极性,实现政府合法性与有效性的统一。人民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参与重大决策,汇聚智慧,凝聚共识,在充分协商的过程中既参与顶层的制度设计,也参与基层治理。

第三,以全覆盖避免冷漠化。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冷漠化表现为民主在各方之间的利益斗争中沦为工具,社会中的不平等被忽视,民主往往只为特殊的利益集团、阶层的利益服务。这种政治投机性使得普通民众的诉求难以被看到,西方资本主义民主被资本裹挟,成为少数富裕群体的工具。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全覆盖强调民主主体的广泛性,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各方面事务中力求真实地反映人民的意愿,给各种群体共同协商公共事务提供空间,并尽可能取得一致意见,超越了群体之间的因职业、年龄、地域、性别等产生的身份差异,可以有效避免民主的冷漠化。全覆盖性是对中国“民为邦本”政治传统的继承,也是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执政理念的体现,它使得全过程人民民主与民生紧密结合,把评价民主的真实性和有效性的标准聚焦于是否满足民生福祉,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全链条、全方位和全覆盖避免民主走向异化,达到了形式与实质的统一,使得制度优势充分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这种根植于中国的民主新形态是民主理论和民主实践的伟大创新,其“天下一家”的民主范式超越了西式资本主义民主的斗争思维和僵硬模式,不寻求输出和统一,以包容性和适应性寻求融合,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的坚定意志,展现了中国智慧。

(作者为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