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以基层党建助推高校高质量发展
2022-11-25 14:40:00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唐 萍

高校基层党组织是党在高校工作中的领导力量和战斗力基础,在贯彻落实党中央一系列重大战略、积极推进高校改革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为了实现高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必须牢牢牵住基层党建工作这个“牛鼻子”。

强化政治担当,构建党政融合三层工作体系。加快推进基层党建工作,促进其政治功能的发挥,要从工作体系入手,构建高校基层党政共建,形成学院、系(室)党支部联建、党员和群众工作互动的三层党政一体化工作体系。第一,通过党政班子共建,做好党建与中心工作“顶层融入”。以落实党委会、党政联席会、中心组学习制度为抓手,将党委的政治引领和班子成员的政治担当、政治站位、政治纪律有机融入到高校基层工作、重大决策部署之中,健全基层党建组织结构,严格执行“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努力把党建引领落实到基层组织办学、发展的顶层管理之中,强化基层党建工作的规范化建设,提升基层党建在推进高校事业高质量发展中的保障和促进作用。第二,通过高校学院基层部门党支部联建,有效推进“中层传导与互动”。针对高校基层党建普遍存在的“上热中温下凉”和“两张皮”现象,应在高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构建党政协同育人制度,促进形成高校各领域、各机构、各层级分工合作、协同共进的工作模式,为党建和业务工作同步落实提供制度依据,将制度建设贯穿思想建设全过程。第三,促进高校基层党政工团日常工作互动,有效推进“落细落小”。通过基层党日活动和日常业务工作互动等方式,强化党性和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将党性教育与学校基层组织工作重点以及师生反映热点的工会群团活动相结合,开展融政治学习、业务交流、群体活动为一体的活动,构建党建活动与日常工作的密切融合、同向发力的稳定格局。

注重思想引领,围绕“四问”凝心聚力。基层党建是推动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领导力量,可以通过四个维度凝聚发展共识,为发展提供积极动力。第一,问党和国家之需,加强理论学习,增强制度自信。围绕时代呼唤、国家战略、学校党委工作安排,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加深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识,把理论学好、弄懂、悟透。第二,问教育行业和学校之需,探索“四合”党政协同工作方法。结合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高校高质量发展目标,探索主题融合、时间契合、资源整合、智慧聚合等“四合”工作方式,将党性教育融入到基层工作具体实践中。第三,问学院发展理念之需,加强高校基层品牌文化建设,丰富基层组织文化生活。应崇尚学术理念,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将“立德树人”工作有机融入到高校学术研究、教学活动等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第四,问师生个人成长之需,加强基层组织凝聚力建设,提升党建工作温度。通过搭建多层面、多渠道、上下联动、广泛沟通的师生交流平台,了解师生诉求,广泛征集听取师生对高校发展的建议,使基层党组织成为推动师生共同进步、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坚实组织保障。

构建五条“战线”,促进基层党建与高校发展内在融合。开展基层党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场“硬仗”,关键时要敢于亮剑、旗帜鲜明、守好政治立场,同时也是一场持久战、日常战,需在各方面、各环节中落实、落细、落小,使基层党建与高校工作实现协同互动、内在融合。一是应构建专题学习教育“中轴线”:组织好党内教育,加强政治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纪律建设。要正确认识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坚持思想建党、制度建党的根本要求并努力使两者协同发力,以专题学习为党建工作铸魂,强化对党员的价值观和思想道德信念等的教育,促进在全校形成为党的事业无私奉献的氛围和风尚,有效提升高校师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二是应构建课堂教育“主线”:以课程思政建设为着力点,将思政元素落到课程建设、课堂教学中,将课程建设与思想建设同步推进并落实于具体的教学活动过程中。三是应构建实践活动“辅助线”:以社会实践活动为着力点,将党建引领与实践教学活动密切结合,通过严格落实主题党日活动、交流恳谈和组织生活会等制度,不断推进高校基层党组织思想建设、组织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四是应构建文化建设“隐形线”:文化可以无声育人。将“立德树人”理念融入到高校发展的具体活动、工作中,甚至“一砖一瓦”的建设中,充分调动基层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创造性,针对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和短板对各项工作进行优化。五是应构建典型引领“指引线”:学习、研究、传播最美人物事迹,在师生中及时发现选树典型,开展最美辅导员、最美大学生、最美教师等典型人物的培养与孵化,成立人才培养的托举班,通过党日活动、团学活动等发起向身边榜样学习的活动,激发党组织思想引领作用,使师生自觉认同党的规章制度并落实于自身学习和生活中。

(作者为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