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竞争的本质是人才竞争,人才竞争的核心是成长生态的竞争。抢抓省委支持泰州建设大健康产业集聚发展示范区机遇,我们将强化创新驱动战略,加快集聚“第一资源”,全力打造更具影响力、更具竞争力、更具向心力的“人才特区”,找准新的赛道、抢占新的风口,再造一个面向未来的中国医药城。
以特色的产业为引领,着力提升“人才特区”集聚力。区域发展的经验表明,真正吸引人才的是成熟、高效的产业链,形成特色产业集聚发展效应,人才自然会近悦远来。我们将围绕“医”和“药”两大主题,在进一步壮大疫苗、抗体药、诊断试剂、化学药新型制剂、特医配方食品等特色优势存量的基础上, 聚焦生物医药创新前沿,加快打造国际化创新药械临床试验服务集聚区、国内有影响的智慧医疗与健康管理产业集聚区、全国有特色的细胞与基因治疗产业集聚区,持续提升产业对人才的承载力。放大生物医药领域“一赛两会”品牌影响力,高规格举办“中国国际生物医药创新创业大赛”,依托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等“金字招牌”,加强与海外人才猎聘机构、欧美同学会、留学生联谊会等社会组织合作,实现“国内海外”“线上线下”多向精准发力,力争全年引进国家级领军人才团队2个、人才10名,各类高层次人才600名以上,海外高层次人才100名以上。发挥五大园区“主阵地”作用,打好“双招双引”组合拳,瞄准产业链精准招商招才,持续拓展优质人才项目“源头活水”,不断提升产才匹配度和人才贡献率,力争国家级人才申报入选总数占全市80%以上,省“双创计划”当年入选数达全市60%。
以特有的平台为支撑,着力提升“人才特区”承载力。好的平台是人才茁壮成长的“土壤”。我们将结合泰州科技新城规划,依托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加快科创中心建设,打造长三角地区富有活力的创新策源地;在上海等创新前沿城市设立离岸孵化基地,借助国创中心上海张江总部,率先承接国创中心医药产业创新成果,形成研发成果“异地孵化、本地产业化”的创新优势。同时,高效整合运营现有的21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加快推进国家级疫苗临床评价基地、北大医学部(泰州)医药健康产业创新中心、复旦大学健康科学研究院建设,新建P3生物安全实验室等关键“链核”平台,筹建诊断试剂CDMO服务平台,加快申报建设国家疫苗创新中心、国家特殊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兽用生物制品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着力推动更多的创新成果落地转化。
以特优的环境为保障,着力提升“人才特区”吸引力。从“效率、成本、可预期”三个维度入手,大力营造综合最优的政策环境、透明高效的政务环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轻装上阵的成长环境、齐心创业的工作环境、亲商富商的人文环境。出台“凤栖高新”英才计划政策体系,用足用好升级版“113医药人才计划”,加快建设集“一站式”政务服务、创新创业孵化、金融投资、休闲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人才家园”,吸附各类高层次人才尤其是国内外知名医药院校的毕业生到我区“拎包入住”、创新创业,全力创建省级人力资源产业园,探索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全力引进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强化金融支撑,成立科创与人才发展集团,组建科创基金,打造科技金融服务中心,加快构建覆盖创新型企业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体系。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建立“科创委+科创集团”高位运行机制;健全科技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深化科技创新积分管理机制,探索“揭榜挂帅”“以赛代评”等有效模式,推动重点科技项目、人才、资金一体化高效化配置。
(作者为泰州市副市长,泰州医药高新区党工委书记、高港区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