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努力探索高校思政工作新方式
2022-09-21 09:58:00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汤顶华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加强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创新体制机制,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党的基层组织做思想政治工作能力。”东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党委自2020年9月成立全校首个学生党建工作站以来,坚持“思想引领铸魂,创新驱动发展”的工作思路,以党建引领为抓手,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整合各类有效资源,积极搭建思政宣传平台和理论学习平台,着力培育大学生知行合一的创新实践能力,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做好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能力水平。

搭建思政宣传平台,增强大学生参与思政教育的主动性积极性。一方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学院工作要点,党建初心工作站充分依托学院微信公众号和学院官网党建工作板块,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和载体建设。设立《守初心·学党史》专栏,每日发布百年党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普及党史知识,强化学史明理、学史崇德的自觉。设立《初心广播站》专栏,定期推送国内国际重大新闻事件,引导广大青年关心时事,了解并有序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另一方面,学院成立“初心宣讲团”,让学生教育学生,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通过线上录制微党课、线下深入学校、走进社区等集中宣讲的方式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努力释放宣讲团的传播力影响力引导力。通过层次多样的宣讲,增强影响力,让党员干部带动学生党员,学生党员带动积极分子,促进党的理论、方针和政策在学生中入耳入脑入心。通过形式多样的宣讲,增强传播力,围绕重大理论观点、重大社会热点开展宣讲活动,着力增强宣讲的针对性和感染力。通过有的放矢的宣讲,增强引导力,宣讲前通过精准调查获知学生的所需所盼,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有的放矢,面对面地为学生解除思想上的疑难困惑,切实帮助大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使宣讲更管用更有效。

构建理论学习平台,推动大学生在学思践悟中感悟初心使命。在理论学习上,聚焦社会热点,充分发挥理论学习平台的作用。组织全院师生党员围绕政治、社会、民生热点话题展开研讨,定期组织学院全体党员集中学习、互相学习;组织党员进行专题党课学习培训,深化推进理论常态学习,结合“三会一课”制度落实和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扎实推进,开展红色主题电影展播和红色基地参观活动,让广大党员在亲身实践中体会百年大党的奋斗历程与辉煌成就。在学史践行上,引导学生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中国没有辜负社会主义”的内在逻辑,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筑牢坚定理想信念的阵地。引导大学生坚定信仰,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开展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打造并推广“初心精神”育人品牌,以初心致恒心,以恒心砺初心。以立志为基础,打造“初心之扣”品牌,立足德育规律、完善工作机制,致力于培养学生立大志、明大德,帮助青年学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开展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开展学生道德教育,打牢思想之基。以育人为根本,打造“初心之苗”品牌。引导广大教师铭记教书育人使命、不忘立德树人初心,帮助学生成长成才,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全面落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根本任务。鼓励教师探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让学生进行体验式学习、探究式学习、分众式学习,打通“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将思政课的“第一课堂”和线下的“第二课堂”有机结合起来。以成才为志,打造“初心之圆”品牌。以践行锤炼学生的担当精神和责任意识为目标,引导学生将个人小“圆”融入国家大“圆”,用初心和坚守画好人生之圆,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具有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榜样为标杆,打造“初心之帜”品牌。让榜样引领成长,传播榜样的先进事迹,让思政教育真正活起来、动起来。探索创新榜样引领模式,充分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紧密联系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以优秀共产党员为标杆,教育引导广大学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作者为东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本文系2021年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新时代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内在逻辑及有效路径研究》〈项目号:21DJB005〉阶段性研究成果)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