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在“勇挑大梁”中更好发挥党校作用
2022-09-21 09:54:00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陈俊祥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是当前党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做好新时代党校(行政学院)工作,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把思想和行动迅速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敢为善为、奋发有为,在干部培训、思想引领、理论宣传、决策咨询等方面全面发力,在“勇挑大梁”中更好发挥党校作用,帮助党员干部更加自觉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学好“第一议题”,不断增强“勇挑大梁”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党校作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阵地,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必须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坚持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习近平经济思想学习纲要》和即将召开的党的二十大精神紧密结合起来,做到先学一步、学深一层,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围绕构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干的“总—分—特”高质量课程体系,围绕蕴含其中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和重大实践要求,及时开发推出一批高质量的精品课程和研究成果,做到重大节点有声音、重大问题亮观点、重大时段搭平台。

深入“对标找差”,全面提升教学科研的组织化水平。去年以来,淮安市委主要领导先后到党校调研、召开市委常委会听取党校工作汇报,明确要求市委党校要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校办学治校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始终挺起政治立校的‘主心骨’,成为思想理论的‘播种机’,当好先知先觉的‘排头兵’,树立过硬作风的‘方向标’。”“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要当好高水平智囊”,强调党校教师“人人要有精品课”。市委党校将深入落实《中共淮安市委党校(淮安市行政学院)“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远学杭州、近学南通”进位争先行动方案》,用好“对标找差、补短强特”科学方法,持续深化培育名师、开发名课、创作名品“三名工程”。特别是抓住省对市办学质量五年评估契机,对“党校教师人人要有精品课”之标尺,找“思想、方法、作风”之差距,补“高层次人才、基础设施、县区党校支撑”之短板,强“团结奋斗、敢为善为、机制创新”之特色,确保三年内构建起40门以上的精品课程体系,为党员干部“勇挑大梁”、干事创业续航充电、鼓劲加油。

聚焦能力提升,积极锻造高质量跨越赶超发展的中坚力量。充分发挥党校干部教育培训主渠道主阵地作用,立足提升淮安干部“运用长三角思维眼界”和领导现代化建设的能力,立足“万名干部进党校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立足“打造全国知名党性教育高地”,不断增强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紧扣淮安干部政治能力提升“1234”计划和现代化建设能力提升五年计划落实,把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纳入主体班等重点班次教学计划,扎实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课堂、进教案、进头脑。聚焦深度融合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组织学员赴上海、浙江、广东、苏州等社会治理现代化典型地区、高质量发展先进地区开展现场教学,激发跨越赶超的精气神。持续办好“党校公开课”“县委书记讲坛”等教学品牌。

服务中心大局,全力当好党委政府的“高水平智囊”。党校开展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和实践导向,提高党校工作在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中的贡献度。坚持推开党校大门、紧贴改革创新的前沿阵地和经济建设主战场开展科研工作。坚决防止科研工作与党委政府中心工作脱节、与干部队伍建设现状脱节、与基层生动实践脱节等现象,让“用学术讲政治”既接天线又接地气。加强党校与高校院所、县区和市直主管部门的密切合作,务求市情研究、调查研究、咨政研究靶向更精准、呼应更灵敏。用好“书记市长圈题、党校聚力破题”工作机制,持续组织好全体教师“微调研”竞赛活动,聚焦淮安“333”主导产业体系构建、重特大项目攻坚、园区和国企改革、大运河百里画廊、乡村振兴“三级先导”工程、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等党委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的落地,提出有前瞻性、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咨政报告,推动淮安在省域内实现速度与质量跨越赶超、在长三角中实现特色与功能跨越赶超、在全国发展中实现实力与排名跨越赶超。

推进自我革命,建设“长三角知名、省内一流”的红色学府。党校作为政治机关、政治学校,要坚持“党校姓党”,领导班子带头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勇于为全校教职员工立标杆、做示范。强化党建引领,深化对党的事业忠诚度、岗位胜任度、工作负荷度、团队融合度以及履职廉洁度“五维评干”工作,深入开展“远学张桂梅,近学李银江”主题教育活动,完善考评机制,动态评选“教学尖兵”“科研能手”“岗位先锋”,强化典型引路,激发争先斗志,推动比学赶超。坚持高标准定位,确立“不做第一、就做唯一”的价值导向,共同营造老同志负重奋进、中层支撑有力、年轻同志锐意进取的生动局面,把党校建设成名品迭出、人才辈出、正气充盈的红色学府。

(作者为淮安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