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打造创新生态经济体 推动高新区竞争力再造
2019-12-30 17:01:00  来源:《群众》(决策资讯版)  作者:胡国良

  技术经济范式是在一定社会发展阶段由技术创新引发主导技术结构变化,进而对宏观和微观经济结构和运行模式带来变革的过程。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也是传统技术经济范式和新技术经济范式交叉重合期,随着新兴技术和新兴产业的迅速发展,技术经济范式呈现出新的特点,从创新活动的参与主体、组织方式等方面对高新区创新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智能技术是推动新技术经济范式转换的最主要因素

  日本发布的《2016年度科学技术白皮书》从文明演进的角度对人类社会做了5个阶段的划分,即狩猎社会、农耕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和智能社会,现在正处于从信息社会到智能社会的转变阶段。这些转变和阶段的划分本质上都是由社会一般性生产技术条件的转变引发的,标志智能社会的一般性条件就是数字化和智能技术。

  目前我们已经看到——4G、5G等通信技术;互联网、物联网、区块链等网络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等数据处理技术;AI、VR、AR等智能实现和场景构造技术——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新技术爆发涌现,并已经或正在作为新的一般性条件进入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活动之中,带来产品形式、生产方式、经济模式和社会关系等全方位的改变。其实,这些技术进步引发的方方面面变革我们已经充分感受到了,并且就目前的态势而言,这些变革还仅处在发生期,对经济和社会生活更剧烈的冲击和改变还远未到来。

  智能技术的发展,将以革命性的方式迅速实现产业化、市场化,并不断对整个经济结构进行呈几何级数的渗透扩散,同时逐渐改变原有的生产方式、管理方式、营销模式以及整个经济增长形态,由此决定经济活动新的范围、规模和水平。影响之一就是智能技术的发展使劳动工具对人的束缚性大大降低,从而也就弱化了资本对人的组织束缚,这就自然形成了由生产力的发展所释放的人的自由,使个人有更多实现个体价值的选择自由,劳动者不必再依附于一家企业、一个固定的工作模式。影响之二是智能技术带来的“共享经济”“分享模式”,使个人需要拥有物质财富的重要性和满足感降低。共享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了个人独占,个体需求大多可以更低成本和更便捷的方式通过网络实现。影响之三是知识、智慧和数据上升为新的关键生产要素。在工业经济时代,社会的财富或价值主要是由劳动力、机械设备和厂房土地等物质资源产生,所以在经济发展中起关键作用的生产要素是劳动、资本和土地等物质资源。但在智能社会时代,新的消费品类和财富形式需要在更高的层级实现,而这些新增加的品类和形式都需要新的要素或来自创新活动,这就使得知识、智慧(创业)和数据越来越成为财富增加和新经济增长的主要形式。

  新技术经济范式要求高新区打造“创新生态经济体”

  过去一个城市或地区的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一个或几个主导产业,靠主导产业的规模扩大和量能扩张助推经济的发展,并带来人口的增加和城市的扩大。但新经济时代,任何成熟的主导产业都存在规模锁定,即不可能无限扩张。这就导致支撑城市或地区经济增长的力量必须依靠不断扩展的新业态和新经济,财富增加的过程也更多依赖创新创业带来的经济多样性。这种多样性的业态扩张属于“范围经济”范畴,即经济增长的依赖方式从少元的规模经济转变到多元的“范围经济”。

  “范围经济”更多表现为“生态”构成,而带来多元“范围经济”的根源和表现是创新创业。创新创业的广泛、多元和频发本身就是经济和社会的“生态”现象,也受到“生态”的催发和养育。尤其在新时代背景下,受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条件的驱动,经济生态的自组织、自生长、侵略性、演化及变异更快速和更显性。互联网和智能技术强化了社会经济系统生态构成要素间彼此的影响和联系,使生态的演化进入“快变”阶段,导致创新经济的“范围”快速扩展。

  在新技术经济条件下,城市和区域间的经济竞争主要表现在创新经济生态的竞争。创新经济生态的优劣决定了新经济时代区域和城市间的竞争优势和水平,这与过往由板块化规模经济决定的竞争力有很大不同。创新经济生态的发展演化根本上取决于多元的创新和广泛的创业。创新创业引致生态演变,更快和更优的演变就会衍生出更大、更广、更多元的经济“范围”,就能获取更多营养和资源,也就能比别人赢得更大优势,又进一步养育和增强“生态”,形成生态意义上“强者恒强”的良性循环。这就使得区域和城市的发展建设思路和观念必须有所转变,即要从过去基于自然禀赋的“比较优势”或基于产业规模的“竞争优势”向营造“创新生态”的竞争优势转变,也可以认为这是“竞争优势”理论的与时俱进。

  新技术经济范式要求高新区发展方向是打造“创新生态经济体”,在本质上,“创新生态经济体”是高新区一种创新经济的生态平台。创新经济生态大致可按创新创业、产业、市场、社会和城区(环境)5个基本方面作为构成要素进行划分,而政府的作用就是营造条件和出台政策,促进这5个构成要素的发展和相互间的互动发展。5个基本构成要素+政策要素就构成了一般意义上高新技术园区创新生态的内涵。

  打造“创新生态经济体”是高新区新时期竞争力再造的关键

  创新创业是高新区发展的动力源,只有源源不断地创新创业才能支撑高新区创新经济生态的不断发展演化,创新创业的活跃也是高新区创新经济生态繁荣的标志。

  产业是经济生态的依托和高新区存在的理由。产业拉动高新区的发展,产业能否不断向高端发展并形成持续的拉动力,标志着高新区经济生态能否日趋强盛。产业向高端发展离不开创新也成就创新。没有产业不断的发展和创新创业的相互促进,高新区的财富创造能力就会固化,从而导致高新区“生态”的衰落。

  市场关系到“生态”的吸纳和扩展能力。市场能够吸纳人群、能够聚集生产和创新的资源要素、能够让园区响应发展的变化和引领创新走向。但在我国早期阶段各类开发区建设的过程中,由于空间规模和经济体量的弱小,市场问题往往并没有被给予过多关注。新阶段高新区的内容和边界充分扩展,高新区生态的发育受到市场因素的影响就越来越大。

  特别是知识市场,通过知识交易市场促进知识和技术的交流交易、人才的交流交易是新时期高新区市场建设的最重要方面,高新区需要营造知识市场促进知识、技术、人才、新知识群体和新消费人口的聚集,增强高新区响应变化、创造变化和引领变化的能力。

  新时期高新区建设已经深度融入城市社会生活,并且新技术经济范式的发展转变也带来了创新的社会化,这就使得高新区社会构成成员的知识层级、社会群体的精神气质、社会的知识交流网络和创新的人脉关系等都对形成根植性的创新生态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高新区的城市化条件和环境是“生态”的硬支撑,要营造高新区创新生态的竞争优势必须打造好自身的城市化环境,包括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和公共服务软环境。这样的环境优势直接形成了外部对高新区创新经济生态的感观体验,对吸引人才聚集甚为关键。因此,营造好的创新经济生态必然要求做好高新区规划、建设和管理。

  建设创新创业的平台化组织和推动科技体制改革是“创新生态经济体”建设的核心内涵。近年来,以新型研发机构和众创空间为代表,各个高新区都发展出了多种创新创业的平台化组织(双创平台)。这种创新创业的平台化组织是新生事物,也是科技组织和创新模式响应新技术经济范式的表现,其组织方式展示出了新时代科技体制改革重要的演进方向,对推进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就创新体系而言,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再到创新创业的现实场景,平台化和网络化的组织构造是趋势。

  近年来,围绕新时代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我国在基础研究领域和应用研究领域也都开始向这样的建设方向探索。例如基础研究领域的国家实验室建设和应用研究领域的国家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建设,这些新的组织建设都体现了平台化和网络化的趋势。高新区的新型双创平台建设,既是对这种新组织模式变革的先行引领,也把国家创新体系延伸到现实经济活动场景下的地方“末梢”神经。

  就当前国家高新区的发展现状而言,占园区经济主体地位的制造企业距“创新生态经济体”的转型尚差距甚远。部分企业尚处在“工业2.0”阶段,基本仍处在劳动力依附于机器的经验生产或规则生产。许多大型制造企业或知名龙头企业,到现在生产的过程和工艺仍未完成数字化改造。没有“数字化”就谈不上“互联网+”,更不可能实现“工业4.0”。因此在向智能生产转变的大趋势下,当前高新区制造企业转型升级的优先着眼点是同步推进生产和制造过程的“数字化”和“智能化”,为向“创新生态经济体”的转型创造技术条件。

  (作者系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