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锐词
2019-12-09 16:28:00  来源:《群众》(决策资讯版)

  “四不两直”式调研

  指领导干部调研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层和直插现场。这与“扎堆式”调研、“作秀式”调研有质的区别,能够掌握第一手资料,真正沉下去静心研究、迎上去解决难题。今年6月,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采取这种方式,深入淮安农村随机走访镇政府、村委会、学校、卫生院和农户,面对面听取大家的意见建议。

  套路贷

  指假借民间借贷之名,通过“虚增债务”“制造资金走账流水”“肆意认定违约”“转单平账”“虚假诉讼”等手段,达到非法占有他人财产的目的。其实质是披着民间借贷外衣行诈骗之实的骗局,严重侵害人民群众人身财产安全、扰乱金融市场秩序,是一种新型违法犯罪。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江苏将涉黑恶的“套路贷”作为重点打击对象之一。

  宁静指数

  顾名思义,就是对噪声监测形成的指数,直接表明声环境质量的优劣。今年6月17日,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发布全省“宁静指数”报告。结果显示,全省声环境质量总体较好,县(市)级城市声环境质量好于设区市。2018年,全省设区市功能区噪声昼间平均达标率为97.2%,夜间平均达标率为87.2%。影响城市声环境质量的主要声源是社会生活噪声,其余依次为交通噪声、工业噪声和施工噪声。

  数字鸿沟

  又称为信息鸿沟,源于美国著名未来学家托夫勒于1990年出版的《权力的转移》一书,即“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困者之间的鸿沟”。这首先是由于技术和设备上的差异,如在网上购票方面有直接体现。此外,数据开放不够形成的一个个“信息孤岛”和“数据烟囱”,使得一些群众难以享受更全面便捷的信息服务。当前,我国正努力消除不同收入人群、不同地区间的数字鸿沟。

  精致走账

  指通过钻报账程序的空子,让违规吃喝合规入账,以合规形式掩盖违纪事实,洗白违纪行为。有的以“拆、分、冲、抵”等手段做长天数、做多餐数,行公款吃喝之实;有的以办公用品、加班用餐等项目来“稀释”公款吃喝费用;有的为“摆平”账目,注意控制违纪行为知悉范围,“吃”得不着痕迹。这是当前违规公款吃喝中的“高级腐”,带有强烈的主动性、目的性和对抗性。

  斜杠青年

  来源于英文Slash,是《纽约时报》专栏作家麦瑞克阿尔伯提出的。她发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再满足“专一职业”的生活方式,而是选择能够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的多元生活。他们在自我介绍中会用斜杠来区分,例如,记者/演员/摄影师。曾有媒体对近2000名青年调查,超过一半的受访者确认身边有“斜杠青年”,并认为这一群体充满活力朝气、敢于挑战,具有积极意义。

  种草

  在网购中,“草”字通常可以理解为长势凶猛的购买欲。“种草”就是产生购买欲,指把一样事物推荐给另一个人,让其他人喜欢这样事物的过程。比如,分享美妆、穿搭、旅游等心得体验。与此相对的是“拔草”,指不再有购买欲,取消了购买的计划。如今,“种草”已从自发推荐变成了商业推广,如让明星或网红来为品牌进行“种草”推荐,由此衍生出“种草经济”。

  “教科书式”成为流行词

  近些年来,“教科书式”成为网络空间较为常见的流行语,格外吸引眼球。该词用以表示“规范的”“标准的”“经典的”“无懈可击的”,以至于完美到可以写进教科书里作为示范的行为或动作。

  一般认为,该词从“教科书式执法”开始火起来。这源于2018年5月一段上海民警街头执法的网络视频。警察查处违章停车时,要求司机出示驾驶证和行驶本,司机不配合,态度十分蛮横。警察重复三次“把驾驶证拿出来”,还是没有得到司机的正面回应。警察又开始警告“无关人员请让开,警官将使用警械”,仍未得到配合。最后,警察使用催泪瓦斯,抽出警棍,并声明“放弃抵抗,否则使用武力”,才控制了闹事司机。视频中执法人员,无论是执法程序还是现场指令等都无可挑剔,被网民称为“教科书式执法”。

  其实在此之前,就已经出现“教科书式耍赖”的说法。2017年,唐山法院判决交通肇事者黄某承担一笔赔偿款,但该当事人一直称“给你筹钱”,却未表现出履行判决诚意,甚至叫嚣“我是人品有问题,你在这儿说还有啥用”“我是收入不低,我得还贷款”。这被网友称为“教科书式耍赖”。查阅发现,甚至早在2013年,已有报道出现“教科书式的特战演练”“教科书式的登船抓捕行动”等说法,但当时并未流行起来。

  最近,“教科书式的撤离”刷爆朋友圈,具有很强的正面示范效应。一条网络热传视频显示,常州某小学在举行“六一”活动时突遭暴雨,在几十秒内,现场近3000名师生家长毫不慌乱,有序退场。视频曝光后引发热议,被称为“教科书式的撤离”。该校校长表示,这是学校的日常,各位网友不必“大惊小怪”。此语一出,又引来一波“点赞潮”。

  如今,“教科书式”已经用在许多领域,比如“教科书式维权”“教科书式通行”“教科书式自救”“教科书式劝说”“教科书式反偷拍”等,以及进一步延伸使用的“教科书式家教”“教科书式妈妈”“教科书式文案”等。其中,既有正面的肯定,也有反面的讽刺,用法也越来越灵活。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权威报刊中,“教科书式”也频频登场。

  “教科书式”之所以能广为接受、流行开来,现象背后的道理耐人寻味。其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原因在于这一说法形象生动、贴切易懂,令人难忘。在年轻群体的成长经历中,对教科书再熟悉不过了,在他们心里,教科书上的内容具有典型性、示范性,就是学习生活的标准和样板。“教科书式”的说法,恰恰戳中了这份深藏于心的情愫,因而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趣味性,容易被接受、传播、效仿。

  对于各级党政部门而言,在日常工作中恰当运用这一流行说法,有助于增强亲和力、可接受性,可以更好地开展工作、推进落实。如一些执法部门在宣传中巧用“教科书式执法”的说法,推介当地的实践创新和典型做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盛励整理)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