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小布”的成长路
2019-04-22 17:58:00  来源:《群众》(决策资讯版)  作者:张 璐

  “南京发布”作为全国开通比较早的政务新媒体,2011年开通微博账号,2013年开通微信公众号,目前“双微”影响力不仅在江苏省内政务新媒体中名列前茅,在全国也屡屡获奖。团队的工作人员自称“小布”,从最开始的懵懂到如今的成熟,经历了不一般的成长路。

  政务新媒体的阶段性经验和成就都会稍纵即逝。这是南京发布工作室小伙伴的切身体会

  南京发布从初开始亮相便以“小清新”的形象和网友沟通。下雪了,南京发布会俏皮地问一句“能不能一起到白头?”区划调整,南京发布的信息标题是“在一起,更美好”。在政务新媒体开办的第一阶段,清新的语言一下拉近了政府和网民的距离,构建了政民沟通的桥梁。

  很快,网友要求提高了:政府部门光卖萌可不行,要多做正经事。

  不久后,南京发布正式确立了南京市委市政府新媒体发言人的角色。这个时候的“小布”冲刺在政务信息发布的第一线,提供各种民生信息与网友互动,严格执行南京市突发事件“一小时回应”制度。江北化工厂爆炸,从凌晨6点到中午12点,滚动发布12条信息,公开透明全部处置过程,获得媒体和网友纷纷点赞。

  然而问题又来了!政务新媒体遵循及时、准确、有效的发布原则,但随着平台上发布的重大主题宣传和时政类信息越来越多,网友们又不买账了!

  南京发布开始倡导“可视化政务信息发布”。南京开“两会”,我们把政府今年要干的大事用动漫的形式来“表演”,还写了一首歌唱着解读政府工作报告。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南京发布工作室与新华日报合作,在报纸上通版刊登了一张手绘的融媒体地图,只要扫描图中的二维码,报纸上就会“跳”出图文、视频,全面展示南京各区改革开放40年的成就。

  新媒体发展迅速,微博、微信、今日头条、抖音……群众在哪,我们的阵地就到哪

  最开始的时候,一个小编就可以掌管微博,激荡江湖;微信时代,三人小组就可以进行图片编辑,熟练使用编辑软件;之后,南京发布又相继开通了今日头条、一点资讯、人民日报客户端账号,明显感觉:忙不过来了!

  忙不过来怎么办?南京发布组建了6人团队的工作室,更加深度参与全市政务信息公开和舆情处置,从日常选题报送到重大主题策划,重点开拓“主旋律信息产品”。与此同时,南京发布工作室和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客户端等市属媒体也建立起通讯员制度,各方打通信息渠道,有效拓展政务发布的信息宽度和专业度。

  然而,这样其实还不够!短视频的风口期到了,没有视频拍摄团队怎么办?互联网是开放包容的,政务信息发布必须要有互联网思维。我们把在宁的中央、省、市媒体以及本地自媒体大V聚拢到一起,成立了“新媒体宁盟”,聚各方之力,一起传播南京这座“创新名城、美丽古都”。政府的资源用活了,专业的内容便产生了。

  政务新媒体是新闻发言人,目的是要搭建一座好的沟通桥梁

  沟通,我们需要直面网民的需求甚至不满。南京两会期间,我们通过微博活动征集市民意见,结果“意料中”挨骂了!我们发布微信文章《南京两会,市民特别担心代表委员们‘不切实际’》,用政府工作报告的内容一一化解市民的牢骚和责备。

  沟通,我们需要更多受众视角的信息发布。南京发布工作室组建了一支50多名市民参与的南京城市摄影队,开设了“最南京,全民拍”栏目。南京长江大桥历经20多个月的维修,在2018年底重新通车,我们的两名摄影师已经跟踪拍摄了10000多张照片。他们是普通市民,他们又是专业摄影师。正是这一幅幅美丽的图片、一个个感人的视频,让这个栏目的阅读量突破5亿人次。

  沟通,我们需要重新确立政务新媒体的价值考评体系。南京要向市民交代“绿色出行”项目建设答卷。我们征得一名残疾人摄影师的同意,请他有生以来第一次坐地铁、第一次坐公交……他担心歧视却感受到了温暖,最后用他的切身感受回答南京“绿色出行,行还是不行?”

  “南京发布”通过多年不断摸索,在实践中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