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无边界硅巷赋能老城创新
2020-01-06 16:34:00  来源:《群众》(决策资讯版)  作者:林 涛

  作为全省面积最小的城区,秦淮区地处南京老城核心区,人口集中、建筑密集,城市拓展、开发、建设空间极其有限。如何推动老城转型发展、让城区和谐宜居更美好,一直是秦淮区思考探索、谋求突破的重要课题。近年来,秦淮区紧扣省委、市委关于科技创新决策部署,通过远学纽约、波士顿,近学北上广深,遵循“创新不仅在园区、更在城市社区”的理念,率先启航城市硅巷建设,努力让老城焕发新活力、产业回到城墙内,探索形成了一条推动老城创新发展的有效路径。

  打破院墙隔阂,构建“无边界”园区

  秦淮区东部区域创新资源丰富、人才优势明显,在以中山东路、龙蟠中路、月牙湖和秦淮河为围合的范围内,集聚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集团、55所、8511所、5311厂等一批大学大院大所大企,拥有院士及双聘院士9人,高级专家2000多人,青年知识分子4万余人。但高校、大院、大所、大企之间的互动交流不足,存在资源割裂、力量分散、相互掣肘的现象。面对这一现实,秦淮区结合“对标找差、创新实干、推动高质量发展”工作,广泛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做法,积极向专家学者问道,并通过与辖区内高校院所企业反复沟通协商,谋划形成了秦淮硅巷发展的任务书、时间表和路线图。在功能布局上,聚焦中山东路、龙蟠中路、月牙湖和秦淮河围合的区域,以中航科技城整体提升为先导,以中电芯谷等项目为带动,构建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带,同步将门西A、B地块纳入建设范围,进一步彰显“文化+科技”资源优势,构建形成总面积约4.4平方公里的“一城一谷一带一片”空间格局。在总体目标上,坚持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理念,通过2—3年的努力,落地运行20家新型研发机构,培育集聚100家高新技术企业,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国内领先的政产学研金高度联动发展区、军民融合特色产业集聚区、科技成果转化引领辐射示范区。在实现路径上,坚持“政府引导、平台支撑、市场化运作”理念,围绕促进科技创新的总方向,推动高校、院所、企业、市场、政府多方联动、共同发力,推动资源共享、互通有无,从而带动形成区域发展的“飞轮效应”。

  赋能“老破旧”载体,激发区域创新活力

  秦淮硅巷区域是典型的中心老城区,人口结构相对老龄化、社区活力不足,一定程度上面临产业空心化、科教资源外流等问题。秦淮区坚持把解决产业“空心化”问题作为秦淮硅巷建设的重要内容,全力以赴推进落实。一是发挥资源比较优势,明确主导产业方向。秦淮区通过对区域创新资源的摸排梳理,经过细化研究和反复论证,明确秦淮硅巷产业发展以芯片应用为引领,以航空航天技术研发为主导,以军民融合为特色,以物联网产业发展为重点,不断完善产业链,加快实现集聚集群。二是做优存量空间,让“老树发新芽”。秦淮区建设城市硅巷并非“平地起高楼”,而是重在整合利用分散在高校院所周边的老旧楼宇、厂房园区,推动存量空间释放增量价值。重点是提档升级南工院金蝶大学科技园、中山坊、创意东八区等现有园区,利用“老厂房+”模式,对55所现有办公区域、第一机床厂、5311厂、门西片区等现有载体,集中实施改造建设,释放出新的创新空间。同时,进一步挖潜资源,快速推进中电芯谷、中航科技城、紫荆科技园等在建项目建设,改造建设形成精品产业载体。目前,硅巷创新广场、航空发展大厦、55所产业孵化基地等项目快速推进,建设盘活科创载体18万平方米,今年将再增加20.7万平方米,未来三年将形成载体面积137万平方米,逐渐形成“新建、提升、储备”的创新载体梯次供给模式。三是完善配套功能,提升城市品质。以城市有机更新为路径,在保留街区风貌的同时融入文化表达与现代元素。一方面,大力推进水环境整治。在高水平完成月牙湖整治提升的基础上,重点打造东西玉带河、明御河以及明城墙沿线三条景观风光带,以水质的提升带动环境品质的整体改善。另一方面,逐步推开街巷整治。以强化功能性建设为重点,通过城市精细化建设管理、“微改造”、“微更新”,实施瑞金路、大光路等一批道路、街巷和老旧小区整治工程,高水平完善区域市政设施、交通路网配套。

  突出平台搭建,高效率推动成果转化

  秦淮区以“两落地一融合”为主抓手,不断深化校院企地融合发展,坚持市场化思维,借助第三方力量,努力把高水平的创投基金、人才团队、科技服务机构集聚过来,最大限度调动各方积极性,全力打造特而精、专而新的创新“强磁场”。首先,实施“就地取材”。秦淮硅巷范围内目前拥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6个、航空航天领域的国家级重点学科11个,雷达、光电、电子对抗等军民融合技术检测、研发平台体系相对比较完善。以此为依托,秦淮区加快与区域内大学大院大所大企的战略合作和深度融合,建立秦淮科技智库,形成校院企地人才交流互通机制,先后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电科55所等单位共建南京智航技术研究院、南京中电芯谷高频器件产业技术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9家,注册资金2.3亿元的中航金城无人系统有限公司已于近期成功落户。其次,做强中介机构。以市场化方式引入海创岛、中关村天合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中关村科创高新技术转移促进会南京中心等专业机构,吸引5G物联网产业投资基金与基础设施投资基金、江苏星轩创业投资基金、南京华能华延股权投资基金等3个基金项目,得到了交通银行、南京银行等6家银行300亿元金融授信,并成功与兴业证券江苏分公司、中国中投证券江苏分公司达成战略合作。第三,借力“柔性引才”。结合“生根出访”等活动,建立芬兰、瑞典等海外创新联络站,与日中产学交流推进协会共建海外协同创新中心,成功与斯坦福mediaX中心就城市硅巷的创新系统研究达成了合作意向。同时,创新引人、用人、育人长效机制,继续尝试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企业建立人才合用模式,让更多创新要素为秦淮所用。先后孵化和引进中国联通物联网全国总部、IBM认知物联网联合创新中心等重量级创新企业约50家,2019年底将引进孵化科技企业200家。

  坚持党建引领,持续优化创新生态

  秦淮区注重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硅巷发展优势,始终把党的领导贯穿于秦淮硅巷的规划、建设全过程,让秦淮硅巷党组织成为凝聚硅巷建设共识的“主心骨”,让党员干部成为促推硅巷建设的“领头羊”,让社会力量成为参与硅巷建设的“生力军”,推动各类创新主体紧密联系、各类创新要素顺畅流动。一是强化组织推进。会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电科55所、8511所、金城集团、5311厂等单位,成立秦淮硅巷党建联盟,共同推进党建资源开放共享,着力打造区域化党建品牌;组建秦淮硅巷工作推进委员会,明确各自职责分工,形成战略合作,定期研究商讨秦淮硅巷建设过程中的问题。二是打造品牌活动。按照“形成有影响的活动品牌”的目标,进一步聚焦物联网、军民融合等特色产业,积极借力高校的校友、学科等平台,梳理排定2019年硅巷专场活动24场,努力把活动办出专业性、办出高效益、办出影响力。其中,结合“南京创新周”,成功举办了“物联网产业发展峰会”“秦淮硅巷航空航天与人工智能高峰论坛”“美国硅谷秦淮硅巷创新创业大赛”等五场专场活动。三是提供优质服务。全面落实科技创新政策,推行“全程代办服务”,已完成全区行政许可事项归集,做到“一枚公章管审批”,真正实现行政审批大提速、行政效能大提升,努力当好“金牌店小二”。纵深布局配套服务业态,整合瑞金北村小学、郑和外国语学校名校资源,先后与南航大共建附属小学、附属郑外教育集团,同步推进更多医疗、养老等优质资源向秦淮硅巷布局延伸,着力打造美丽舒适、特色鲜明、活力四射、共享开放的创新社区。四是弘扬创新文化。以建设国际一流创新生态为方向,营造“崇尚创新、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建立创新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积极倡导企业家精神、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努力让秦淮处处散发浓郁的创新创业气质。

  (作者系中共南京市秦淮区委书记)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