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聚力打造环境高质量区域集群
2020-01-06 16:30:00  来源:《群众》(决策资讯版)  作者:朱英明

  集群化是产业发展的基本规律,是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的必由之路,也是提升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江苏紧扣“走在前列”目标,把握高质量发展要求,聚焦重点集群培育,环境高质量区域集群已经成为江苏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和依托载体。何为环境高质量区域集群?即要求紧扣“区际产业链”和“环境高质量”两个关键,构建跨行政区域的区际产业链,打造生态环境高质量区域,形成具有高质量环境本底的区域产业集群。

  区域产业集群形成发展过程其实质就是区域一体化不断发展过程,而区域一体化发展程度则是区际产业链发展状况的反映。区际产业链不仅是区域产业集群形成的基本条件,而且也是区域产业集群的本质特征。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各行业之间存在着广泛的、复杂的和密切的经济联系,具有密切经济联系的行业形成产业链,不同产业链交织形成产业集群。行业间经济联系复杂化和多样化的特点产生集聚经济利益,这种正外部性经济是区域增长和发展的基础。当一批具有密切经济联系的行业彼此间形成产业集群时,就为区域自我支持的增长过程提供有利的发展环境。区域经济活动不断吸引区域外部生产要素的流入,新的生产活动得以引入,产业链得以延伸和向高端攀升,区域生产活动的乘数效应显著提高。当产业链突破行政区域的局限,将产业链的不同环节布局到其他行政区域时,跨行政区域的区际产业链得以形成。伴随着区际产业链的进一步延伸,乘数效应明显提高,区域产业集群作为区域经济增长新动能的作用日益凸显,从而形成由多个区域的多条区际产业链构成的超大型区域产业集群。

  在区域产业集群的发展过程中,也要稳步推动区域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区域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美丽区域建设,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穿于美丽区域建设的始终,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要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全过程,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区域,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在推动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江苏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的进程和人民群众的期盼仍存在差距,经济社会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仍然突出,集群产业结构偏重,空间布局不够合理,国土开发强度过大,污染防治形势严峻,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任务艰巨而紧迫。为此,打造江苏环境高质量区域集群,既要加快建立和完善污染减排的环境规制,为产业集群环境高质量建设提供更加有效的制度供给;更要遵循产业集群污染排放的边际递减规律及其所发挥的环境污染减缓效应,降低产业集群的污染排放需求。

  区域产业集群污染排放的边际递减规律是指随着区域产业集群规模的扩大,产业集群水平的提高,投入品的规模和强度不断加大,污染排放量呈现出单边递增特征。但随着产业集群进一步发展,产业集群区域对集聚正外部性的追逐和对环境负外部性的规避,污染的边际排放量具有递减现象,由此形成产业集群污染排放边际递减规律。这一规律表明,伴随着产业集群水平的提高,污染排放物总量不仅没有增加,反而减少,污染排放总量持续快速增加的趋势得到有效控制。产业集群犹如地区污染排放的“制动器”,对地区污染排放这辆快速行驶的“车辆”起到“减速”作用。产业集群过程本身不仅没有继续加重地区的环境污染,反而减缓了地区环境污染,避免了地区环境质量的恶化现象,由此引发产业集群的环境污染减缓效应。基于产业集群污染排放边际递减规律及其引发的环境污染减缓效应,打造环境高质量区域集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更加注重环境规制与产业集群发展有机结合,切实凸显环境规制的环境污染抑制效应。区域产业集群污染排放的边际递减规律深受环境规制的影响,一方面,伴随着区域环境规制严厉程度的增强,在每个产业集聚水平上,污染排放量都会降低,环境污染将得到有效抑制,由此导致环境规制的环境污染抑制效应;另一方面,产业集聚的环境污染减缓效应依赖于环境规制严厉程度的高低,产业集聚的环境污染减缓效应与环境规制的环境污染抑制效应存在联动效应,更高的产业集聚水平通过更严厉的环境规制的联动作用将有助于降低污染排放。这就要求我们在加快培育高质量区域产业集群过程中,始终遵循产业集群污染排放边际递减规律,积极推动环境规制融入高质量区域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之中,实现“同频共振”。既要突出环境规制对产业集群环境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又要突出环境规制对产业集群污染排放的抑制和调控作用,不断提升产业集群发展的高端化、绿色化水平。

  更加注重“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有机结合,走好双轮驱动的路子。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是一项涉及方方面面的复杂系统工程,既要整体统一规划、做好顶层设计,遵循产业集群的污染排放边际递减规律,提升产业集群整体发展水平,进一步放大产业集群的环境污染减缓效应;又要加强分类指导、突出区域特色和优势,探寻不同区域产业集群污染排放的门槛阈值,针对不同产业集群分类施策,精准发力,加快其跨越产业集群水平门槛值,产生更强大的环境污染减缓效应。

  更加注重“面上推进”与“点上突破”有机结合,充分发挥点面共振的协同效应。在“面”上,关键是遵循产业集群边际污染的一般规律,准确把握产业集群延缓环境污染的速度和程度,积极探索在产业集群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新路径,把产业集群发展纳入环境保护的战略布局中,实施绿色化产业集群发展战略。在“点”上,重点是探寻江苏重点打造的13个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边际污染排放的特殊规律,针对处于市场成熟期、国内外市场需求稳定的新型电力(新能源)装备、工程机械、高端纺织、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高端装备、汽车及零部件等7个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和尚处于快速发展期、未来增长空间大的物联网、前沿新材料、生物医药和新型医疗器械、节能环保、核心信息技术、新型显示等6个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发展短板,通过集群创新体系构建、企业技术改造升级、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培育、促进“制造+服务”融合发展等举措,显著提升其产业集群水平,同时降低其总排放量和边际排放量,努力形成环境高质量区域集群。

  (作者单位:南京理工大学江苏产业集群决策咨询研究基地)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