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搭建绿色金融市场的多元支撑体系
2020-05-22 17:22:00  来源:《群众》(决策资讯版)  作者:王德华 骆祖春

构建绿色金融市场是发展绿色产业的基础性举措。2016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委出台的《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发展绿色金融要以市场化为导向,动员和激励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到绿色产业,更有效地抑制污染性投资,通过市场化的方式解决环境的外部性和公共产品的提供问题。我国四十多年以市场化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充分证明,只有建立市场化的绿色金融体系,才能有效解决环境治理相关产业、产品及服务的融资问题。

目前,我国绿色金融市场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各地边实践边摸索、积极试点探索。江苏先后出台《关于深入推进绿色金融服务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江苏绿色债券贴息政策实施细则(试行)》等一系列文件,初步建立起一套立足地方实际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作为引导绿色金融市场发展的第一步,为今后构建完善绿色金融市场体系奠定了良好基础。

完善绿色金融制度,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

制度建设是根本。绿色金融制度可以为政府绿色金融政策提供支撑,有利于推动政策的实施;可以约束企业与个人的行为,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可以为执法监督部门提供依据,对违法者进行惩戒。

完善绿色金融制度,首先要明确金融机构负有绿色发展责任。建立环境责任可追溯性机制,金融机构如果贷款或投资环境违规企业,要追究金融机构的责任,甚至因为承担连带责任而使其背负清偿污染的费用。其次,完善促进绿色发展的制度设计,为金融机构开展绿色金融服务创造有效需求。根据江苏的实际发展状况,制定发展绿色建筑、环保产业等方面的地方规则和标准;突出绿色发展理念,并通过市场准入门槛、罚款等法律手段促进企业和民众执行;创造绿色消费需求,吸引金融机构进入绿色金融市场。再次,明确绿色金融发展协调机制,建设绿色金融中心网络,以支持对江苏绿色金融的推进与管理。

完善市场驱动机制,构建双重激励约束机制

政策引导、市场驱动是我国绿色金融激励机制的核心。江苏已经建立较为系统性的政策体系,通过绿色信贷、绿色证券、绿色担保、绿色发展基金、绿色保险等引导和激励金融机构参与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多层次、多元化的绿色金融产品。在市场驱动层面,需要建立完善环境外部性内生化机制,让激励和惩罚措施充分体现在企业和金融机构的收益中。不仅要关注具有“正外部性”的产业,如可再生能源、污染治理、节能减排等产业,改善他们的收益性和现金流,切实降低他们的融资成本,提高绿色金融项目的商业可持续性;更要关注高污染、高排放等“负外部性”的行业,通过市场化机制,将其生产造成的污染环境、占用环境资源等“负外部性”内化为企业的生产成本。进一步完善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动生产企业切实落实产品废弃物回收和资源化利用责任,激励生产企业落实产品源头控制、绿色生产。

加强市场配套建设,建立健全绿色金融发展的基础设施

一是建立统一的环境权益交易市场。一个市场化定价的环境权益交易市场是发展绿色金融的基础。建立健全省内用能权、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初始分配等基础性制度,逐步规范化、标准化省内交易市场环境权益交易产品。

二是建立企业或项目的绿色评价标准。通过评价标准的制定,界定企业或项目的绿色程度,并实行动态调整,为绿色金融市场提供价值参考。

三是试点建立环境与绿色能效信息披露制度。对环境高风险行业的企业和发行绿色债券企业可采取强制性披露要求,对主板、科创板、创业板和中小板企业采用“不披露就解释”的半强制要求。逐步扩大信息披露的范围以及程度,最终实现规模以上企业全覆盖和完全环境信息披露。

四是做好绿色金融信息数据的监测和统计。通过依托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及全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建设,做好绿色金融信息数据的监测和统计,强化绿色金融监管以及风险的防范化解。通过信息平台和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对绿色金融的事前调查评估—事中管理—事后评价的全过程进行监管。

丰富绿色金融产品,为市场主体提供多样化选择

深化绿色金融产品创新,丰富绿色金融产品品系类型,增大融资规模,扩大市场覆盖范围。鼓励省内金融机构拓展绿色信贷和绿色证券等常见绿色融资类产品种类,如江苏银行的“固废贷”,开发绿色保险、绿色信托、绿色基金、绿色指数等新兴绿色投资和交易类产品;鼓励省内金融机构开发碳交易产品,如兴业银行的碳资产抵质押融资,开发碳回购、碳抵押和质押、碳托管、借碳、碳信托等碳融资工具产品,开发碳掉期、碳期权、碳远期、碳债券、碳基金等碳交易工具产品,开发碳指数和碳保险等支持工具产品,助推江苏碳交易平台建设;鼓励省内金融机构开发环境风险管理产品,用以评估各种与环境和气候相关的自然灾害和事件,以及由于政府政策和技术等人为因素导致的与环境相关的变化,为省内企业和金融机构有效防范和管理这些风险提供预警和分析。此外,各级政府还可以PPP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广泛参与绿色PPP项目。

科技赋能绿色金融,提升绿色金融市场效率

新一代信息技术如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的发展带来了金融科技的爆发式发展,为金融市场和金融服务带来了革命性变革。如运用区块链技术,可进行环境数据确权和资产化,建立环境产权交易平台,实现环境数据和资产在政府、企业、个人和社会之间高效可信流通、共享和交换。又如利用大数据技术,可建立绿色信用评价体系和绿色金融信息平台,实时采集环境信息和进行数据分析,降低金融风险,并为环境监管部门提供有效支持。因此,需大力推动省内金融机构金融科技部门和金融科技公司进入绿色金融市场,提高绿色金融业竞争力。同时,鼓励相关金融机构创新性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提高环境风险识别能力,进行环境风险建模及智能定价,建立绿色评级数据库和绿色评级模型等。

强化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培育绿色金融消费者市场

绿色金融消费者是指为了满足个人或家庭需要,购买绿色金融产品或接受绿色金融服务的自然人。任何金融市场都需要金融消费者的支撑,绿色金融市场也不例外。目前,我国的绿色金融市场多是政府、金融机构和相关企业,鲜有消费者的身影。这既有绿色金融消费者权益保障缺乏的原因,更主要的原因在于绿色发展理念还未深入人心,普通消费者对绿色金融产品的偏好还未形成。作为应对之策,首先,需要通过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和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加大社会宣传力度,引导广大民众关注生态环境,将环境发展作为履行社会公民的责任之一;其次,要大力宣传绿色金融对于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的重要意义,从居民日常的生活、消费、个人理财着手,宣传绿色消费和投资绿色金融产品的价值和收益,逐渐形成居民的绿色消费偏好;再次,加强对绿色金融消费者的权益保障,确保消费者享有知情权、自由权、公平交易权、安全权、求偿求助权、优质服务权等,提高普通消费者对绿色金融产品的消费意愿。

(作者单位:江苏金融研究院)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