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两网一线”:擦亮社会治理的吴中品牌
2020-11-24 17:22:00  来源:《群众》(决策资讯版)  作者:冯建荣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明确“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并要求“加强和创新市域社会治理,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近年来,苏州市吴中区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置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大局中去谋划,重点围绕办好“三件事”、管好“三类人”社会治理核心要义,以“两网一线”为主抓手,努力打造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吴中品牌”。

聚焦精细化,织实网格化联动机制“地网”,破解“公共服务”难题,服务“好人”

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以百姓之心为心,切实解决群众身边“关键小事”。吴中区举全区之力推进网格化联动机制建设,打造全区社会治理、便民服务、城市管理的中枢——区社会综合治理联动中心,先后被列入省、市两级创新网格化社会治理首批试点。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分管领导靠前指挥,将联动中心建设作为区人代会“一号议案”、区深化改革重点事项和区政府实事项目予以推进。区级层面成立实体化运行的联动中心,全区14个镇(区、街道)分别成立分中心,并在人、财、物等方面予以充分保障。

建章立制是关键。把夯实“一张网”、梳理一份事(部)件责任清单、搭建一个智能化运行平台、制定一套量化考评体系作为重中之重,推动网格化联动“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坚持“巡办分离”原则,充分发挥“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工作优势。2019年,区级巡查员每人日均巡查41公里,日均上报有效工单508个,共入户调查16余万户、收集社情民意3000余条、慰问走访孤寡老人800余人次。深化“吹哨报道”机制,发挥基层党组织特别是网格党支部的统筹协调功能,理清“吹哨者”“报到者”职责,推动处置力量的整合下沉。打造“先锋枢纽”工程,将先锋力量融入网格,进一步激活网格红色资源,发挥网格正面力量作用,实现基层党建水平、社会治理水平、服务群众水平、平安稳定水平的四个“全面提升”。

解决问题是根本。一是快速高效处置百姓诉求,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区联动中心正式运行三年来共受理工单191.5万件,办结189.3万件,结案率达99.13%,群众满意率达98.98%,共收到各级各类锦旗和表扬信件500余件。二是整治大量安全隐患,保证了社会平稳可控。做实“网格+”功能,巡查员与应急管理、331专班组合配对,对网格内安全隐患进行地毯式滚动式排查。2019年共排查企业5573家,发现轻微隐患1.06万个、一般隐患1635个、较大隐患109个,整改率达99%。三是改变基层干部工作作风,提升了工作效能。联动机制的考评监督进一步倒逼基层干部为民服务工作作风的落实转变,基层干部下沉到基础网格中,在一线发现问题,在一线解决矛盾,用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同步提升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

聚焦科技化,织密“天穹计划”智慧警务“天网”,破解“社会稳定”难题,惩治“坏人”

群众安全感是群众对社会治安状况的直观感受和综合反映,是衡量一个地区社会治安状况好坏的“晴雨表”。吴中区确定以“天穹计划”为顶层架构的吴中“智慧警务”科技信息化建设蓝图,构建包含“天眼”(即智能感知体系)、“天云”(即存储服务体系)、“天网”(即通讯传输体系)、“天辰”(即移动办公体系)、“天轨”(即智慧交通体系)、“天幕”(即深度应用体系)、“天安”(即大数据安全体系)在内的“七大工程”,有力驱动“平安吴中”“法治吴中”建设。

吴中区以“五个坚持”构建全方位、立体化、智能化治安防控体系。一是坚持顶层设计、高点布局。区委区政府把“天穹计划”列入全区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重点项目,专门成立由常务副区长和常委、政法委书记任双组长的领导小组,下设实体化运行的视频办和科信专班,高位协调推动。二是坚持建章立制、长效管理。从规划设计、具体操作、后期应用三个层面分别出台系列文件,确保规划、建设、应用各环节有据可依、有章可循。三是坚持自主创新、节约利旧。成立数据赋能中心,专辟合作研发区、创客梦工厂、联合创新区等功能区块,调动广大民警主动参与科技建设、制度架构、战法培育,成功自研了一批如门禁盒子、警灯盒子等“黑科技”产品。坚持节约利旧原则,充分挖掘资源效能,避免重复投入、重复建设、重复存储。四是坚持纵深延伸、提标升级。大力开展科技合围小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打造“天穹计划”延伸版。五是坚持一体推进、协同发力。针对电信诈骗、网络诈骗案件多发高发态势,率先开展“意识防”反诈宣传专项行动,构建“全域+精准”反诈宣传模式,特别是针对易感群体,强化“情景反诈”宣传教育平台应用,做到精准锁定、重点宣教。

“天穹计划”启动以来,共预警抓获各类违法犯罪人员853人,两抢类警情同比下降53.8%,入室盗窃类警情同比下降45.7%,接触式警情初步实现断崖式下降,社会治安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群众安全感呈明显上升趋势,彻底颠覆了社会治安打防管控督服模式,实现由前端采集向后端感知应用转变。

聚焦多元化,筑牢人民调解进网格“防线”,破解“矛盾化解”难题,帮助“诉求人”

社会治理的重心在基层,只有“基本功”扎实,“第一道防线”才能稳固,才能将矛盾风险消解于未然、化解于无形。吴中区坚决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大力开展“人民调解进网格”,从四个维度推动构建网格化社会治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

做强工作机制,加固“四梁八柱”。以区委、区政府1号文件形式出台《全区社会治理“多网合一”指导意见》,将“人民调解进网格”“诉调对接”等多元调解机制纳入全区重大改革事项,印发《人民调解参与吴中区网格化社会综合治理工作的实施方案》,成立区、镇、村三级非诉讼服务(分)中心(站),统一挂牌实体化运行。做实做强13个区级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明确年均调处案件等量化指标,切实解决“做与不做一个样”“做多做少一个样”的问题。

做实基层堡垒,推动“重心下沉”。以三级网格为基础单元,全区共建立三级调解小组887个,配备网格专兼职调解员1925名,成立专家库,推动“三官一律”进网格,为专业解纷凝聚合力。发挥网格化智能化优势,开发全要素信息采集平台人民调解模块,为联动联调赋能增效,平台上线以来,三级网格共排查处理各类矛盾纠纷5508件,通过非诉方式化解矛盾占99%。

做优诉调对接,构建“工作闭环”。统一招录11名专职调解员派驻区法院分中心及4个派出法庭直接参与调解,重大疑难复杂纠纷分流至专业化调解室开展调处,通过“一月一例会、一季度一联席会议”的形式确保“定纷止争、案结事了”,升级打造“1+4+N”诉调对接“吴中样板”。2019年全区各诉前调解组织共受理案件2512件,其中调解成功1017件,司法确认644件,协议履行率100%,减免或退回当事人诉讼费近百万元。

做亮共治招牌,实现“齐抓共管”。以市场化、职业化、专业化“三化”为主攻方向,探索政府购买服务模式,将社会组织纳入服务体系,目前已成立专业性行业性调解组织72个、个人调解室17家、退役军人调解室4家,形成了吴中“法治评弹”、临湖“村民议事组”、横泾“笃学堂”、东山“家事法官”、“老周调解事务所”、“军辉调解工作室”等一批特色治理品牌,推出了“全国人民调解工作先进个人”周根泉、“全省最美退役军人调解员”柳亚民、司法部“大排查、早调解、护稳定、迎国庆专项活动突出个人”陈杰等一批先进典型。

(作者系中共苏州市吴中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