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发挥投资对稳增长的关键性作用
2020-04-23 17:09:00  来源:《群众》(决策资讯版)  作者:李 亮

固定资产投资是资源配置和使用的重要手段,也是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推动力。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进一步增加了“六稳”压力,对稳投资产生了一定影响。2月12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强调,聚焦重点领域,优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投向,用好中央预算内投资,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加快推动建设一批重大项目。省长吴政隆在省政府常务会议上强调,要在加快推进在建项目的同时,发挥好政府和市场作用,围绕先进制造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5G等新型基础设施、公共卫生、应急保障等,抓紧谋划储备项目,加快项目前期工作,确保建设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通过有效投资拉动当前增长、支撑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可见,在保证疫情防控安全的前提下,加快促进经济循环畅通运行,发挥投资的关键性作用,显得尤为迫切。

客观看待疫情对江苏投资的影响

从短期来看,疫情对江苏投资形成一定干扰。复工延期、交通管制等疫情防控措施导致江苏部分地区和行业在建项目的人员、设备及原材料等生产要素流动受阻,也使得项目投资进度放缓,商务洽谈、项目考察等正常的商贸活动被推迟甚至被取消。据统计,1—2月,受停工停产等因素影响,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29.4%。根据全国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数据显示,一季度江苏新增制造业意向投资项目数和投资额分别为4464个和5318.1亿元,较去年同期分别下降17.7%和19.1%。

从长远来看,疫情对固定资产投资不会产生实质性影响。在投资总盘面受到严峻考验的情况下,部分高新产业投资依旧维持正增长,并出现较高的增速。例如,受5G建设等新基建领域有效投入扩大影响,1—2月,全省500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中,电子通信设备、航空航天、仪器仪表、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等行业投资同比均实现增长,增速分别为8.9%、13.9%、24.3%和113.4%。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好转,经济循环逐步畅通,市场投资意愿进一步强化,积压的投资需求会加速完成,有可能抹平疫情对投资的短期影响。同时,国家密集出台有关企业发债、中央专项债、企业财税等方面的逆周期调控政策,江苏也陆续出台相关配套措施,为受疫情影响的企业减税降费。此外,重大项目的建设推进得到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今年江苏投资计划安排省重大项目240个,包括实施项目220个、储备项目20个,其中220个实施项目年度计划投资5410亿元,比上年增加80亿元。

准确把握投资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投资是短期经济发展稳增长的主要抓手。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增长“三驾马车”短期影响程度不一,投资相比消费和出口,受疫情影响制约少,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对于消费而言,疫情过后积压的某些消费需求释放需要一定时间,很难短时间迅速恢复,像餐饮、娱乐等消费损失难以弥补,同时疫情还会冲击一部分群体的消费能力。表现在:延迟复工复产使得一些企业不得不降薪乃至裁员,短期内居民收入下降,降低消费能力,拉低消费意愿;卫生防护以及健康类消费需求会对其他消费产生挤出效应;疫情对民众心理的冲击使得人员密集型的公共娱乐类消费短期难以快速恢复。对于出口而言,受新冠肺炎疫情在世界蔓延的影响,国外订单延滞,对一些交货周期短的企业影响较大,江苏国际产业链的分工地位可能会受到一定冲击,存在订单流失和产业转移风险。疫情好转后,虽然商贸活动正常化,但国际贸易合同签署和资金、货物交付要晚于合同谈判,对外贸易的恢复具有一定的时滞。对于投资而言,投资受到疫情影响相对最小、实质影响有限。疫情防控取得明显成效后,一些医疗基础设施投资建设逆势提速,沪通铁路一期、盐通铁路、苏锡常南部高速公路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陆续开工,积压的投资需求立马释放,延迟的投资项目集中开工,对稳定投资增长形成有效支撑。

投资是长期经济发展调结构的关键动力。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时滞,更多体现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生产方式上,并将影响投资结构调整的领域和方向。从需求结构看,居民心理健康、生活习惯和消费方式的变化直接导致社会总需求结构变化。如,在线远程医疗、在线远程办公等经济生活的线上化转变,卫生防护、家庭防护设备等大健康需求变化,生鲜果蔬等外卖新零售转型变化等。需求结构的改变会催生一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或将是未来投资结构调整的重点领域。从产业转型看,疫情期间,在线旅游、互联网医疗、生鲜电商、在线心理辅导等新行业异军突起,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好转,经济生产生活恢复,用户习惯和行业粘性将吸引大量资本投入,或将是投资结构调整的重点方向。为此,应积极适应需求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主动变化,优化调整投资结构,提升投资效率,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而促进江苏经济高质量发展。

发挥投资关键性作用的对策思路

投资是调结构、增效益的主要手段之一,通过投资结构的调整,积极扩大有效投资,适应市场需求和产业结构变化,实现投资与消费、产业的平衡协调,才能促进江苏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当前,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对投资的需求依然巨大,要发挥好投资的关键性作用,选准投资领域和项目,把有限的资金花在“刀刃”上,提高投资的有效性,为经济平稳运行提供有力支撑。

落实好稳投资政策措施。疫情爆发后,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工信部、人民银行等相关部门陆续出台逆周期调节政策,省政府出台《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推动经济循环畅通和稳定持续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等配套措施,要贯彻落实好国家和省系列政策措施中稳投资的相关举措,充分发挥中央政府投资逆周期调节功能,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用好中央预算内投资,充分发挥中央财政投入的示范效应,积极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额度,加快优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投向,全力扩大有效投资规模,加快项目投资推进速度,对冲疫情影响,稳定社会预期、稳定经济运行。

推进紧缺物资投资扩产。加快推进紧缺物资生产项目的投资进度,特别是事关疫情防治和公共卫生的重大项目建设,加大支持力度,优化办理流程,提高审批效率,实行急事快办,尽量缩短工程前期手续办理时间,促使项目及早开工。充分调动紧缺物资生产企业积极性,落实人民银行等五部委制定出台的30条政策措施,用好人民银行专项再贷款政策,对疫情防控重点企业贷款给予财政贴息,加快推动企业复工复产复能,鼓励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投资扩大产能。

加快推动重大项目建设。重大项目是稳增长、稳投资的有力支撑,是调结构、转动能的关键载体,要加快部署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相关工作。充分利用好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完善投资项目在线审批机制,开通审批绿色通道,采取“不见面审批”等多种形式简化审批程序,优化工作流程,推动重大项目尽早获批。发挥重大项目动态调整机制作用,及时调整补充重大项目库,不断提高重大项目储备的制度化、常态化、信息化水平,形成项目储备和滚动接续机制。加大协调服务力度,竭尽全力推动重大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重点产业项目、疫情防治和公共卫生等重点领域重大项目开工复工复投。发挥好政府投资支撑作用、重点项目投资对冲作用,确保重大项目支撑经济平稳增长。

多措并举稳定外商投资。作为外向型经济特征明显的省份,稳定外资企业复产投资对江苏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多个国家与地区发布入境管制措施,减少来华商务考察和合同洽谈,短期内减弱外商投资意愿,影响外资在江苏的投资布局。因此,要继续加大对外资企业的服务力度,大力支持协助外资企业有序复工复产,提高外贸企业复工复产率,稳固江苏在全球供应链中的位置。加强外资大项目服务保障,推动在建外资大项目建设,保障外资企业投资按计划进行。加大金融、财税、外贸等各项政策支持力度,营造稳定、公平、透明的营商投资环境。

加大新经济新业态投资力度。疫情过后健康消费和网络消费将成为主流形态,要精准把握人们消费和卫生习惯变化,深入研究市场需求变化对供给侧投资的影响,统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调整供给投资结构,以调高、调优、调绿、调强为导向,加大卫生防护装备、生物健康、5G、人工智能以及民生健康领域的投资力度,进一步支持智能无人服务、智能生产领域发展,加快推进“互联网+服务业”和“互联网+生产”,谋划实施一批示范项目,全力培育新经济,保持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持续拉动作用。

推进制造业投资先进化智能化。首先,聚焦制造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引导金融机构对先进制造业投资政策倾斜,围绕自主创新,统筹谋划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项目和新兴产业振兴项目,不断升级制造业价值链,推动产业结构高端化。其次,巩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持续开展“千企技改升级”行动,以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建设为契机,以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建设为抓手,加大技术升级改造投资。再次,增强先进技术装备研制能力,加大创新研发投资,围绕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等领域,组织重点领域质量攻关,突破关键共性环节,推动由“江苏制造”向“江苏创造”的转变。最后,稳步推进5G网络部署,加快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支持企业智能化升级改造,助力江苏经济产业结构的智能化升级,实现智能发展。

强化公共卫生补短板投资。以此次疫情为契机,围绕暴露出来的公共卫生短板问题,整合优化配置医疗卫生资源,完善基层医疗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出台一系列有力度、易操作、针对性强的配套措施,尽快研究提出一批项目,加快推进落实一批项目,加大公共卫生领域和承担突发公共卫生任务的医疗卫生机构前沿性、公益性关键技术的投资力度,推进国家应急防疫战略性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在全省设区市、县(区)规划建设高标准的公共卫生防疫医院和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加大推进保障力度。充分发挥生物医药产业优势,加大原创新药、医疗用品、医疗器械、精准诊疗、快速检测等投资力度,鼓励引导企业加大对防疫攻关应急研发项目的投资。

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民间投资。进一步优化投资主体结构,大力鼓励、促进、强化民间投资,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营造各类经济主体平等竞争的良好市场氛围。贯彻落实省委《关于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30条措施,不断提升民间投资效率和质量,充分激发民营经济活力和创造力,以更大市场、更宽的准入边界激发更多的民间投资,破除民间资本进入重点领域的隐性障碍,激发民间投资活力。研究并推动成立民间投资基金等,鼓励引导依法合规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等方式,撬动社会资本特别是民间资本投入基础设施、民生、扶贫补短板等重大项目。

(作者单位:江苏省战略与发展研究中心)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