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做好网格化社会治理大文章
2019-11-06 14:25:00  来源:南京日报

  近年来,我市以网格化社会治理为抓手,大力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在全国率先创立网格学院,以开展网格化社会治理试点为契机,不断深化网格化治理工作,努力在党建引领、体系构建、矛盾化解、服务民生等方面试出经验、形成品牌,持续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为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提供基础支撑。本期圆桌会聚焦:做好网格化社会治理大文章,推进南京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本期嘉宾: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院长、南京社会治理研究院院长成伯清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南京网格学院南京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研究院执行院长邹农俭

  南京晓庄学院旅游与社会管理学院院长、教授段继业

  南京城市发展战略研究院、南京市社科院副研究员任克强

  主持人:

  本报记者宋广玉

  “网格化”是“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有效探索

  主持人: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久前,省领导在一份批示中指出,南京网格学院是社会治理创新的一项有益探索,对于推进我省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积极作用。希望南京充分用好网格学院这一创新载体,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您看来,网格化社会治理是怎样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

  邹农俭: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网格化管理逐渐成为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一项创新。可以说,“网格化”是“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的有效探索,是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南京网格化社会治理推进力度大,有许多创新和特点

  主持人:我市探索网格化社会治理至今已近十年,自上而下按照一张网的要求全面铺开已有两年左右。以网格化推进社会治理,我市有哪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做法?

  段继业:南京的网格化社会治理,工作效率和成就一点不逊于南京的经济发展。2018年11月,在国家博物馆举办的“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中,社会治理板块的5张图片之一就是来自江宁的“全要素网格化治理”成就。这是这一国家级展览中唯一反映网格化社会治理的内容。可以说,南京的网格化社会治理不仅推进力度大,而且有许多创新和特点。

  网格化功能齐全。网格化社会治理包括三大功能,即社会控制、为民服务和助力居民自治。南京的网格化贯彻了这一基本理念,网格化实践覆盖了上述三个方面。近两年来,网格员首先发现“警情”的事例已经发生了很多,体现了网格化在防范犯罪、化解风险等方面的作用。但网格员更常见的作用是服务居民群众、为民办实事。2019年南京市征集的网格员优秀案例中,近三分之二是为民服务的案例。网格员在助力居民自治方面也初现成效,江宁区探索在中心网格开展社会组织建设和居民自治实践,取得明显效果,体现出网格化作为“社会治理”而不是“社会管理”方法的特色。

  坚持“人—技”结合。网格化社会治理有三句话:网格划分是基础,信息技术是支撑,网格员队伍是关键。2017年开始,南京率先在5个区107个社区开展网格化试点,这些试点单位普遍建立了网格化社会治理信息技术平台。网格化归根到底是社会治理,而社会治理是人对人的事情。网格化的成功与否不取决于技术手段,而取决于人,特别是网格员队伍。基于这样的认识,南京市委政法委与南京晓庄学院合作建设了全国第一家“网格学院”,同时在所有区建立了分院,致力于网格员的培训,宣传网格化社会治理,提高网格员队伍的职业认知和业务素质。

  城乡全面覆盖。按照中央政法委的要求,2020年要实现网格化全覆盖。南京网格化一开始就按照这个要求布置,所有城乡社区都划分了网格,落实了专兼职网格员,特别是涉农区,如江宁、溧水、高淳和六合,在网格化推进方面不仅不落后,许多方面甚至走在全市前列。

  鼓励基层创新。南京的网格化既坚持顶层设计,又鼓励基层创新,对原先已经开始探索并形成特色的网格化创新,加以鼓励和推广,形成了一批具有区域特点的网格化治理模式和创新性工作方法,如浦口的大联勤、江宁的全要素网格化、栖霞的红色党建联盟等。

  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提供南京方案

  任克强:网格化社会治理是南京推进社会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探索。南京网格化社会治理注重以党建引领提升网格化社会治理领导力、以组织体系建设提升网格化社会治理执行力、以多元共治提升网格化社会治理社会化、以品牌创新提升网格化社会治理活力、以信息化建设提升网格化社会治理智能化、以人才支撑提升网格化社会治理专业化,鲜明体现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关于社会治理的要求,形成了网格化社会治理的南京经验,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南京样本与南京方案。

  南京网格化社会治理特别重视推动市域层面的顶层设计与区街层面的基层探索的有机结合,形成了制度性成果。在市域层面的顶层设计方面,南京按照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的要求,推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组织体制层面,组建由市委政法委牵头,全市47个部门与12个板块参与的创新网格化社会治理机制领导小组。在网格划分层面,一个网格覆盖300到500户,科学划分形成综合网格和专属网格,构建了全要素网格化社会治理体系。创先探索层面,在全国建立首家网络学院,目前正向创新高地、研究高地、人才高地的目标迈进。科技支撑层面,建立网格终端“社区治理一体化平台”,实行全市社会治理“一张网”。制度规制层面,制定全要素网格要素清单,明确网格员职责和任务。全要素网格员每天对网格进行巡查,现在正在逐渐从对居民管理,需要居民配合帮助到为居民服务,受居民认同认可的方向转变。区街层面的基层探索方面,各区结合自身的资源禀赋和特色优势,形成了“全要素网格化治理”“社会治理一体化云平台”“大联勤”、网格化城市党建、网格党支部建设等特色品牌创新。这些活跃的探索创新为丰富和完善网格化社会治理的南京经验提供了动力,增添了活力。

  让网格员成为都市共同体建设者

  主持人: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大背景下,我市又该怎样以基层网格化社会治理为抓手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成伯清:一提到社会治理,不少人往往理解成治理社会,就是消除矛盾纠纷,保平安促稳定。但即便如此,我们也应“上工治未病”。取法乎上,当然在人心。归根结底,社会治理应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正义是最强的力量”。社会治理的关键,还在治心。原先我们太重视技术性治理,对于人心,对于现代价值体系,往往措意不多。而网格化社会治理,需要突出空间正义、结构正义、环境正义,这是社会治理最强大的力量。

  网格化社会治理面临的本质性挑战是什么?就是如何在复杂都市背景下创建美好的共同生活,形成“都市共同体”。“我们必须坚持同人民在一起”,这是初心,也是承诺。“同人民在一起”,需要形成共同体。网格化社会治理,应以构建都市共同体为目标,它既是美好生活的保证,也是美好生活的体现。都市共同体,是利益共同体、精神共同体和发展共同体的统一。以此,才能创造出平等、包容的氛围,强化心理认同、社会认同,增强所有城市人的主体意识、自律意识、敬畏意识和归属意识,最终,将城市变为一个温馨家园,一个不断创新的开放的宜居空间。

  我们对于网格员的培训,一定要起点高,定位准,切合时代的需要。我们需要站在都市共同体建设的角度,来理解网格员的作用和责任。他们不仅是信息收集者,是具体问题的一线处理者,也应是都市背景下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的编织者,是社会信任的奠定者。简言之,网格员应是都市共同体的前沿建设者。

  着眼于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

  邹农俭:我觉得要根据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的精神,着眼于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努力做好网格化社会治理这篇大文章。

  一是“网格化”与社会协同的有机结合。网格化是从上到下的正式组织行为,其优点是资源充足,措施有力,保障坚实,但将这种力量要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细节,需要社会协同、社会组织介入和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比如,网格员与专业社工结合起来、相互配合,效果必然更佳。网格员如果由志愿者来兼任将使管理与服务结合得更好。又如,垃圾分类的推广,如果没有广大群众的“自觉”是万万起不到好的效果的。还有大量的社会组织,加入到基层社会治理、社会服务中来既非常专业,又大大节约了社会治理的成本。

  二是应当将“网格化”治理与“块块化”治理有机结合起来。我们治理社会,通常有“条条”和“块块”,条条是从上到下的主管部门,基层社会的块块是基层的行政单元、社区。我们创造了“网格化”,不是要根本改变原来的治理格局,而是在原有治理格局上的优化。比如,网格员收集的大量信息,本来就是社区应当做的,现在有专职的人来做,责任更明确,效果将更好。“网格化”中的很多事,同样是社区的分内事,网格员就是社区的一分子。网格化的“格”与原有的社区是不冲突的,有了网格化,使得基层的一个有效信息,能及时传递到主管部门,便于主管部门作出回应,网格化与社区两者相互协调,共同治理好基层社会。

  三是网格化和网格员的“有限责任”。对基层实施网格化社会治理,是治理基层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其优势主要体现在责任明确,治理的全覆盖,便于及时收集信息,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处置突发事件,尽可能减少社会风险。但靠一个网格员做好基层所有的事情是不现实的。网格化提供的服务也是托底式、普惠型的服务。

  四是“平台”建设。网格化治理、网格员提供的大量信息需要汇总,有些诉求需要回应,有些信息反映的问题应当及时处理,有些服务希望能及时提供,这就需要建立网格化治理工作平台。平台可以建立在基层政府这一级,基层政府能解决的事就解决了,基层政府解决不了的事,再反映到有关职能部门,以便有关职能部门及时反馈,从而建构起基层社会治理的新格局。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