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践行“两山”理念 建设生态江宁
2019-11-06 14:24:00  来源:南京日报  作者:江宁区改革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

  理念重在落实,贵在坚持。近年来,江宁区坚定不移树牢“两山”理念,坚持不懈探索“两山”协同共进的实践路径,走出了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路子。

  保持发展定力,优化空间布局,咬定“绿水青山”。坚持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理念,并从决策部署、空间布局和考核导向上进一步落实。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区域发展的重要战略导向,在成功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之后,进一步提出创建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的重大决策。规划空间布局,全域1561平方公里划分为“三个500平方公里”,即500平方公里功能片区和新市镇+500平方公里美丽乡村示范区+500平方公里生态涵养不开发区。三大功能板块的确定,守护了山水林田湖自然生态本底,为绿色发展优化结构、舒展空间。把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工作实绩纳入全年高质量发展目标考评体系,对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起到了“方向标”和“指挥棒”的作用。

  提升环境质量,夯实生态本底,呵护“绿水青山”。优质的生态环境是践行“两山”理念的重要基础。一方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建成运行全区生态环境热点网格智能精细化监管体系;实施蓝天、清水等专项环保行动;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近年来区域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一直稳定在75%左右,6个省考以上断面水质均值达到考核目标要求,优Ⅲ比例达到80%。另一方面积极推进生态保护与修复,构筑了“城在林中、人在绿中、美在景中”的生态景观。世界佛教文化遗址牛首山公园在废弃铁矿坑之上兴建而成。汤山废弃矿坑已整治打造为矿坑公园,被列入南京首个“城市双修”项目。

  壮大生态经济,推动绿色发展,转化“绿水青山”。积极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路径。“筑巢引凤”做优增量。着力发展以新兴产业为主导的“3+3+3+1”高端现代产业体系,2018年,全区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64.7%,列全省第一。“凤凰涅槃”转型升级。开展传统产业的绿色改造,按照新的标准推进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扎实推进街道、村(社区)工业集中区污染治理、产业转型升级。“腾笼换凤”淘汰落后。淘汰关停落后生产设备、工艺及产能,将环境容量留给资源消耗少、科技含量高、环境效益好的项目,为经济可持续发展创造更大的空间。

  激发改革活力,抓牢制度关键,保障“绿水青山”。准确把握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要求,逐步构建起一套“源头严防、过程严控、后果严惩”的制度体系。制订《江宁区生态红线区域保护监督管理与考核实施办法》,守住生态环境安全的底线;制定《江宁区生态补偿实施意见》,完善生态补偿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建立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完善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机制,拓展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渠道。同时,健全完善生态文明领导责任制、任期目标制、责任追究制,用严格的制度体系保障“绿水青山”。

  聚力城乡统筹,推进乡村振兴,共享“绿水青山”。坚持将“两山”理念深植于乡村振兴的全过程。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尤其是今年,区委主要领导亲自谋划、高位推动,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明确街企共建和市场运作的新路径和新机制,出台“1+8”的政策文件,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供有史以来最大力度的组织支持、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深入挖掘拓展农业多功能性和多重价值,大力发展一二三产融合和农旅文结合的新业态。实现生态富民。通过把生态资源转化为产业优势,农民逐渐融入新的产业链条,美丽乡村人均收入达到32000元。“两山”理念指导下的美丽乡村建设成为实现城乡两元文明共生和城乡均衡发展的必由之路。

  (课题组成员:王仕文汤寒秋执笔:赵艳华)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