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将南京都市圈打造成创新型都市圈
2021-03-31 15:36:00  来源:南京日报  作者:黄向梅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创新将成为区域经济的重要特征。要依托中心城市南京雄厚的创新实力,将南京都市圈打造成创新型都市圈。

作为提出最早的都市圈之一,南京都市圈表现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新特征。当前,我国经济地理正从中观层面的城市群发展逐渐趋于城市群内部一体化、均等化发展。南京都市圈所在的长三角城市群是世界六大城市群之一,也是我国发育程度最高的城市群,城市群内部一体化、均等化趋势不断增强。尤其是在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城市群内部各城市之间的协同进程明显加快,一体化、均等化程度不断提高。因此可以说,《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的申报、批复,是贯彻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具体举措,是构建更高层面的协同机制,缩小城市之间发展差距,实现区域内均等化发展重要行动计划。

与2013年8市(不含溧阳市和金坛区)共同组织编制的《南京都市圈区域规划》不同,2021年《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获批,意味着南京都市圈规划组织主体从单边地方政府主导走向双边政府共同推动模式,推动“8+2”格局发展已成为江苏和安徽两省的共识,既符合国家发展战略要求,也符合两省及都市圈各城市自身利益诉求。这一共同行动指南的确立,将有利于优化都市圈的城市间共生关系:减少同质化竞争、邻避行为、上下游污染等无序冲突和内耗;破除行政或制度壁垒,降低交易成本,构建区域一体化大市场;整合资源,优化生产供给体系,增强区域整体竞争实力;实现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共享,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等。

从都市圈内城市等级体系上看,南京都市圈呈现出明显的单中心——外围结构,即中心城市南京无论在经济规模抑或人口总量上都较其他城市居绝对领先地位,都市圈城市梯队结构明显。根据已公布的数据,2020年南京GDP为14817.95亿元,位居第二位的是扬州6020亿元,3000亿—5000亿元区间的城市有镇江、淮安、芜湖、滁州,低于3000亿元的城市有马鞍山、宣城、金坛区和溧阳市。从人口总量上看,南京是都市圈内唯一一座特大型城市,常住人口超过800万。都市圈内常住人口介于300万—500万间的城市有淮安、扬州、滁州、芜湖、镇江,低于300万人口的有宣城、马鞍山、溧阳和金坛区。梯队结构明显有利于都市圈内的城市间产业和功能互补,但也表明一体化、均等化有待进一步发展。

为促进都市圈内城市良序竞争,共生共荣,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应具有不同的功能定位。中心城市需起到辐射带动作用,其综合实力水平往往直接关系着都市圈整体竞争力高低,提升都市圈整体发展水平和竞争实力是中心城市职能所在。南京作为南京都市圈中心城市,是都市圈发展的核心动力来源,在创新驱动发展背景下,为周边城市提供金融、商贸、研发、培训等现代服务。除此之外,还需分担周边城市人口对教育、医疗等优质公共服务的需求。外围城市则发挥各自资源和产业优势,对接或嵌入到中心城市主导的经济体系中,形成城市产业链相互铰链、共生,其具体实现形式包括承接中心城市的产业转移、接受技术溢出、共享优质公共服务以及吸引投资和消费等。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创新将成为区域经济的重要特征。要依托中心城市南京雄厚的创新实力,将南京都市圈打造成创新型都市圈。在国家战略下的创新发展导向,必然需要一定的空间载体予以承载和落实,近年来相继出台的一系列区域发展规划和示范区平台搭建,为创新载体的选择指明了方向。这些区域性规划与示范性地区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强调跨越城市行政边界、尝试突破传统的行政边界组合,进而实现发展资源的区域性整合。都市圈共生体系逐渐由各城市间的共生走向创新主体间的共生。

促进南京都市圈向创新型都市圈发展,需构建起包括企业、高校、政府、科研机构和中介机构等主体在内的创新共生网络。强化都市圈内各企业之间充分协同合作,促进知识流动和技术转移,形成高密度的创新链和价值链。搭建都市圈内高校和科研院所各类合作平台,发挥高校和科研院所在培养创新人才,成果转化,科技资源共享,知识传播,信息交流以及营造创新氛围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借鉴国际大都市区高校联合会形式,促进科技创新与地区的融合发展。政府是制度供给的主体,构建创新型都市圈离不开政府的制度创新。在经济发达程度较高,基础设施条件良好的长三角区域,各都市圈之间竞争的重要内容是营商环境。因此,在推进南京都市圈向创新型都市圈转变中,需充分利用国家及江苏安徽两省政策支持,协调对接都市圈内各城市体制机制、公共服务、政策标准等,提升都市圈整体营商环境。中介机构是都市圈创新网络至关重要节点,起着链接各类创新主体、要素和活动的作用。鼓励金融、咨询、评估以及信息中心等各类中介机构的发展,将有利于最大限度地降低创新活动的运作成本与风险,促进都市圈创新共生系统演化升级。

(作者为中共南京市委党校讲师、经济学博士、南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研究院研究员)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