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加速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
2021-04-07 15:39:00  来源:南京日报  作者:陈燕 王聪

充分发挥南京都市圈跨苏皖两省、跨东中部的合作示范效应,健全南京作为特大城市与都市圈内大中小城市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

现代化都市圈的本质是跨界有机体,南京都市圈要成为紧密的产业合作圈、高品质宜居生活圈、便捷的现代商业服务圈,首要一步是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提升区域内引外联能力,把南京都市圈打造成为具有影响力和整合能力的超级链接新版图和全国同城化发展样板区。

将织密交通网作为推进南京都市圈发展“先手棋”,强化交通网络,提升枢纽建设水平。未来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中,明确提出要形成以上海、杭州、南京为中心联动合肥、宁波等城市的长三角枢纽集群,南京已被列入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南京都市圈应紧抓机遇,形成以南京为中心,沿江、沪宁-宁合、宁蚌-宁杭、宁淮-宁宣等通道放射状的综合交通网络,同时推动“三港联动”建设,提高空港、高铁枢纽和海港及客货运功能,打造多方式高效衔接的综合交通枢纽。在发挥南京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功能的同时,推进芜湖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提升镇江、扬州、马鞍山、滁州、宣城等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的协同服务水平,建设多层次一体化综合交通枢纽系统,拓展辐射空间和交通资源配置能力。

加快“轨道上的现代化都市圈”建设。要以多层次轨道交通为骨干,健全南京都市圈交通基础设施,有序统筹规划建设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建设,构建区域对外、城际、都市圈等不同空间尺度高效衔接的一体化、多层次的综合交通网络。为更好地适应都市圈及城市群发展的新要求,加快推进“四网融合”,推动铁路融合发展,实现站城融合、站城联动,建成客运换乘“零距离”、物流衔接“无缝化”、运输服务“一体化”的城际铁路网。针对目前都市圈市域(郊)铁路仍较薄弱这一现状,加快推进南京都市圈南沿江铁路、宁淮铁路、宁句铁路、宁滁铁路、宣城绩溪段、巢湖至马鞍山铁路等在建轨道项目,同时适度超前规划建设宁马、宁宣、宁芜铁路改造项目。

优化南京都市圈公路网络,畅通沿江通道、沪宁-宁合通道、宁蚌-宁杭通道、宁淮-宁宣等射线通道,构建淮扬镇通道、合芜宣杭通道、合蚌淮盐通道等都市圈环线通道,完善过江通道布局,完善国省干线,加快实施“断头路”和“瓶颈路”拓宽工程,去除有形或无形的关卡,解决过去区域竞争中留下的历史遗留问题,使公路交通网络能够高效运转,提升南京都市圈公路网络的运营效率和舒适度水平。

强化跨域治理理念,促进协同共治。都市圈发展必然涉及到一系列跨越行政边界、组织边界的问题,目前,交通运输治理体系还是以行业治理为主,未来应强化协同共治。在实现由管货运向管物流以及管供应链转变的基础上,关注从行业治理到产业治理的转变。应按照《交通强国建设纲要》部署,在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的基础上,充分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等手段,依靠数据、市场、公众的力量,加快建立健全适应综合交通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快构建部门联动、行业自律、企业主责、公众参与、智库建言的治理格局,形成运输服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合力,保持南京都市圈一体化建设的长期性和协同性。充分发挥南京都市圈跨苏皖两省、跨东中部的合作示范效应,健全南京作为特大城市与都市圈内大中小城市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

科技赋能,打造高效数字智慧都市圈。充分发挥南京都市圈科创资源富集优势,以数字经济为引领,用数字化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切实找准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难点、痛点和堵点,让数字经济更好地为都市圈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服务。共建开放互通的智慧城市平台,建设协同服务的都市圈城市大脑集群,实现都市圈大数据开放应用。着力构建南京都市圈综合交通大数据中心,开展交通大数据协同应用试点,推进都市圈交通领域数据资源进行开放对接,实现都市圈交通管理和各应用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交通运输行业应打破行业间、区域间数据壁垒,联合行业领军科技企业,加强VR虚拟现实、无人机、人脸识别、5G传输等高科技手段在交通安全监管、安全教育、应急救援等方面的应用。

(作者陈燕为南京市社会科学院经济所研究员,王聪为南京市社会科学院经济所副研究员)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