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数字经济赋能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2021-03-31 15:32:00  来源:南京日报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扎实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

当今世界,以人工智能、新材料技术、分子工程、石墨烯、量子信息技术等为主要内容的第四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具有一定的数字经济规模优势和竞争优势。长江经济带是重大国家战略发展区域,在数字经济发展中也具有较大的规模优势和领先优势。可以说,长江经济带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不仅关系到11个省市自身发展的新动能,以及区域协调发展问题,还关系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现问题。

抓住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让数字经济赋能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当前,数字经济正沿着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治理数字化和数据价值化四个方向发展和演进。数字经济将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赋予新动能和新活力。为此,要牢牢抓住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发展机遇,让数字经济赋能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一是产业数字化为产业转型升级赋能。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与数字技术实现融合发展,带动相关产业转型升级已经成为传统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数字技术可以帮助农户、家庭农场、种粮大户、合作社和农业公司等农业经营主体实现数字化生产、数字化物流和精准化营销,有效对接市场需求,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附加值。智能制造正在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通过使用机器人、数字控制技术和智能物流系统,提高了生产效率,缩短了仓储和流通时间,提升了产品和产业竞争力。数字技术正在改变服务业的经营模式,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算法和算力,以及借助于平台组织,服务业实现了数字化和智能化,提升了服务效率,甚至部分服务业领域还出现了颠覆性的商业模式等,形成了熊彼特所说的“创造性破坏”。长江经济带在产业数字化转型方面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尤其是上海、江苏等省市的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良好,但是长江经济带的中上游地区的产业数字化发展程度不高。分三次产业来看,长江经济带的服务业数字化程度相对较高,但是农业数字化和制造业智能化的水平与美国和德国等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提升产业数字化水平,是助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必须抓牢抓实。

二是数字产业化为新业态新模式赋能。数字产业化是数字经济的基础部分,是包括电子技术、信息通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互联网行业等在内的数字科技创新和相关支撑产业等。数字技术变革正在加速催生出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以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成为各国竞争的新焦点。新技术和新产业的发展本身就是改变经济增长技术条件的关键变量,数字技术和数字产业化已经成为各国获得经济增长动力的新来源。长江经济带是我国数字产业化的重要地区,上海、南京、苏州、杭州、合肥、武汉、重庆、成都、贵阳等省市已经成为数字技术创新和数字产业发展高地,带动了全国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但是,也存在芯片等核心技术“卡脖子”、数字技术的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重视程度不够、高端数字技术产品制造还存在部分短板、核心软件国产化率过低等问题。长江经济带作为我国数字技术和产业发展的领头羊,在解决上述问题时应该发挥带动作用,通过建立国家创新中心和构建企业、高校、政府等主体参与的协同创新中心,突破核心技术,实现关键技术和产业链的自主可控制。

三是治理数字化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赋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发展阶段后,为更好应对国际国内各种风险挑战,赢得发展的战略主动,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推动党和国家事业蓬勃发展,需要大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着力提升国家治理效能。治理数字化是完善治理体系和提升治理效能的重要手段。随着数字和智能技术的发展,以及经济社会的数字化转型,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也必须进行数字化转型。治理数字化重点在于运用开放和共享的大系统理念建设数字化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社会管理制度,形成包容、开放、共享的社会治理生态体系。长江经济带沿线地区,上海和南京等地的数字化治理能力和水平较高,其他地方可以借鉴和学习。同时,长江经济带各地应该加强治理体系的协同性,逐渐实现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经济社会治理的互联互通,最终实现“共建共享共治”,全面提升治理效能,更好助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四是数据价值化为新要素市场赋能。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正式开创了数据要素参与收入分配的新机制。数据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是进一步释放数字经济红利、形成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关键一招。数据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本质就是数据要素的价值化,包括数据的确权、估价、交易、收益实现和分配等环节的市场化和价值化运作。数据要素将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黄金”,要发掘数据要素的经济价值,需要通过确权、交易和保护等方式构建数据要素市场,进而形成数据的价值化和产业化。长江经济带的上海、南京、杭州、武汉、重庆和成都等区域性中心城市应该加快试点构建数据要素市场,同时长江经济带区域内部也可以就部分领域的数据构建区域性市场,促进大数据的共同开发和利用等。

畅通“双循环”,培育长江经济带数字经济竞争力

加快构建基于“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提出的推动我国开放型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长江经济带具有的庞大人口规模、市场规模、产业规模,以及作为更高层次开放试点的前沿地区,是实现内外联动和区域协调发展,助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点区域。就数字经济赋能高质量发展而言,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市需要准确理解和把握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和新发展格局的理论内涵,提高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大市场和两种资源的能力,大力培育数字经济竞争力。

一是通过引导和激励政策,加快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大力推进数字农业、智能制造和数字服务业的发展,同时大力支持和鼓励电子技术、信息通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互联网行业等数字产业的发展,形成“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的双重竞争优势。

二是加大数字技术的研发力度,重点解决芯片等“卡脖子”的技术瓶颈问题,以及通用型的数字软件问题和支持数字技术的高端制造和精密制造等难题,通过构建国家创新体系和市场力量的有机结合,实现中国在国际数字技术领域的优势地位。

三是注重对数字技术人才和劳动者的培养。数字技术的竞争追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要扩大对数字技术研究性高端人才和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规模,提高培养质量,最终形式支持数字经济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四是加快数据要素市场的构建,探索数据要素价值化和市场化的途径,形成数据要素参与收入分配的新机制。同时要加快平台集中的反垄断治理,加快大数据保护和安全立法,维持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激发市场主体的创新活力,进一步释放数字经济红利。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长江经济带研究院研究员、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系主任)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