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建设数字孪生智能城市
2021-02-05 13:41:00  来源:南京日报  作者:汪广丰

南京市“十四五”规划提出,实施城市数字化转型行动,加快建设城市数字治理中心,提高政务数据归集和开放水平,深化数字技术在数字经济、数字政府、数字社会、数字城市等领域协同应用。建议南京以打造数字孪生智能城市为立足点,加快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水平治理。所谓数字孪生,是指通过对物理世界的人、物、事件等所有要素数字化,在网络空间再造一个与之对应的虚拟世界,形成物理维度上的实体世界和信息维度上的数字世界同生共存、虚实交融的格局。建设数字孪生智能城市,将通过城市的模拟、监控、诊断、预测,实现在网络空间对物理空间的现实城市的智能运行控制与管理,解决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中的诸多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问题,提升城市精细化治理水平。

加强顶层设计,引领良性发展

打造以云计算为基础设施、物联网为城市神经网络、城市大脑为人工智能中枢的、具有深度学习能力、虚实共生的数字孪生城市,使城市治理更重“智理”,依靠科技革新,用智慧化手段构筑起城市治理的坚实骨架、联通起基层社区的神经末梢、精细做好千万件民生小事,成为撬动城市治理社会化、专业化、智能化、精细化、精准化、法治化的支点。

科学编制规划。制定数字孪生智能城市规划,并纳入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同时根据规划,实施全市及相关专业的若干个三年行动计划,做好顶层设计,加强部署协调,引导各方在“新基建”中共绘“一张图”、同建“一张网”。

确定全市层面总体框架。实施城市数字化转型行动,加快建设城市数字治理中心,提高政务数据归集和开放水平,深化数字技术在数字经济、数字政府、数字社会、数字城市等领域协同应用。加强数据和网络空间安全治理,重视个人信息保护,增强数字经济发展韧性。围绕“一屏观市域、一网管全城”的目标,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全覆盖无盲区的“城市大脑”即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让城市管理者跳出细枝末节的小角度,利用大数据的思维方式,从协同联动的大视野进行治理。通过细密分布的感知元件,构建BIM模型,形成城市治理的“神经元”,将城市治理的触角延伸到城市治理第一线和最前沿,和“大脑”一起,推动“一网统管”既从高处着眼高效办好一件事,也能感知群众所需从细节入手提升治理温度。“神经元”越密,城市治理的感知力和响应力就越强。建设新型基础设施网络,构建神经系统,联系“大脑”和“神经元”。

健全标准规范体系。以雄安新区为示范,参考国际标准,形成满足我市应用需要的标准规范体系,要求所有项目遵从统一标准建设。标准规范体系包含基础设施与感知体系、智能化应用和信息安全三类,包括:从基础数据、信息模型交付和执行应用三个层面提供指导的本市建设的指南和标准,公共建筑、住宅、工业建筑、轨道交通、给排水、道路桥梁、地下管廊等专业应用导则和技术标准,项目审批、交付、验收、评价、归档等技术标准,基于数据库的数据接口、交换、交付、分类编码、存储等导则和标准,数字建造技术体系标准、物联网终端、5G通信、建筑物通信、智慧工地、智慧停车建设导则和标准、数据资源目录规范、数据安全系统建设标准等。

构建“城市大脑”,实现城市智慧治理

城市大脑是基于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的,支撑经济、社会、政府数字化转型的开放式智能运营平台,是依托大数据的智能城市管理中枢。它具有深度学习、自我决策、自我优化能力,通过大数据模拟仿真,制定最优方案,实现科学决策。通过城市大脑,市民可以更好地触摸城市脉搏、感受城市温度、享受城市服务;城市管理者也可以依托城市大脑,合理配置公共资源,作出科学决策,提高城市治理效能,通过大数据的汇聚、分析,了解城市运行状态和问题,预测未来的趋势,既能防患未然,又能良性引导。

建设城市大脑通用平台。基于政府数字化转型公共数据平台建设城市大脑通用平台,构建以逻辑架构、技术支撑、数据资源、标准规范、安全保障、应用服务、运营支撑等为主要内容的总体框架,推动政企数据双向对接与开放,不断接入、叠加、升级行业应用,支撑跨领域、跨行业的协同应用。重点加强五个基础能力建设。其中,计算能力为城市大脑提供足够的弹性计算,支持全量城市多源异构数据即时连接、调度、处理,通过统一计算平台连接城市各类系统,实现在线和全局协同。数据资源整合能力为城市大脑提供全面的数据归集治理、资源目录管理、数据交换共享、数据深度挖掘、关联关系分析、安全运营能力,将多源城市数据整合成标准、稳定、纯净、高效的高价值密度数据资源,支撑上层数据智能应用。算法服务能力为城市大脑提供坚实的人工智能基础,支持多种主流深度学习框架和算法组件及一体化算法管理,支持人工智能语音开放算法服务以及视觉技术服务等。物联感知汇聚能力为城市大脑提供集中管理、分散控制的感知终端管控服务,支撑不同感知终端间的数据汇聚、快速交换和共享应用,实现对公用基础设施以及重点行业基础设施的协同化感知、精准化控制和一体化管理。网络安全保障能力为城市大脑提供纵深信息安全保障,推动网络信息安全与城市大脑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使用,集成电子认证、数据加密、安全检测、等级保护、风险评估、应急预案、灾难备份等安全技术与措施,建立涵盖采集、传输、存储、处理、交换、销毁等数据全生命周期的数据资源安全保障体系。

建设城市大脑支撑体系。推进政府数据资源共享交换,深化公共数据资源开放。优化数据中心布局建设,统筹规划建设云基础设施,搭建云计算、边缘计算等多元普惠计算设施。建设以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和公民身份证为基础的信用标识,加强个人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建立推进建立经营异常名录、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和失信约束、联合惩戒机制、综合监管执法等方面的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建立重点领域大数据应用体制。建立公民个人数据账户系统、房屋租赁大数据管理系统,搭建区块链及数字诚信应用平台。在升级信息基础设施的同时,用法治手段确保网络安全。

推广基于“城市大脑”通用平台的重点应用。从智能化向智慧化转变,聚焦重点领域,开发智能应用场景。围绕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和政府运行等领域,推动政府数字化转型等重大应用全市贯通、横向互联,实现政府履职数字化全业务覆盖、全流程贯通。加快建设掌上办公之市、掌上办事之市,大力推进“一证通办”“一网通管”,所有民生事项和企业事项开通网上办,建设统一行政执法监管平台,建成全市一体化的“互联网+监管”体系。

建立城市智能治理体系

消除政府信息孤岛和数据壁垒,实现各级政府部门政务数据“无条件归集、有条件使用”。建立数据管理层级体系。建立健全大数据资产管理体系,以政府为统领,以企业、社会和外部力量为依托,搭建块数据公司,设立小型数据中心。

建立智能城市运营体制机制。数字赋能,打造“平时好用、战时管用”的现代化城市治理体系。构建城市物联网统一开放平台,构建汇聚城市数据和统筹管理运营的智能城市信息管理中枢,设立数字城市可视化展示中心,实现城市各类要素的数字化、可视化呈现与调配。利用云计算等技术,对城市全局实时分析,实现推进城市智能治理和公共资源智能化配置。

搭建统一的大数据监管平台。构建大数据监管模型,监管部门的企业公示信息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与其他政府部门实现互联共享,实现对大数据的综合分析研判。建立推进建立经营异常名录、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和失信约束、联合惩戒机制、综合监管执法等方面的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建立重点领域大数据应用体制。

促进网络资源开放共享。打造安全共享的信息数据中心,加快布局新一代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华东区域数据中心和超级中试中心,打造全球信息服务重要节点。发展基于国产计算芯片的超算中心,推进南京算力资源纳入国家超算网格,实现超算中心跨地区高效互联互通。推动数据资源与产业转型、政府治理、城市管理、民生服务等深度融合,建设政府数据汇聚平台。在保障信息安全的前提下,有序推动政府数据开放共享,引导行业协会、科研机构、社会组织等主动开放数据,建立市级信息资源共享开放与绩效评价制度。

(作者单位:南京市城乡建设委员会)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