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指出,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处于承上启下的位置,是党的领导向基层延伸的关键枢纽。深刻认识基层党组织以党建引领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意蕴,并探索具体的实践路径,对于推动高职院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引领课程思政建设优势突出
从价值意蕴看,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引领课程思政建设优势突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进一步明确,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办学治校、立德树人全过程。党的领导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不是务虚的,而是务实的。党建引领课程思政建设是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根本要求。以党建引领课程思政建设,把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牢牢抓在手里,用马克思主义武装青年大学生,是打赢意识形态领域主动仗的根本要求。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势为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提质赋能。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鲜明特色和突出优势。课程思政是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举措,必须充分汲取党的百年思想政治工作经验,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之中来把握和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将思政工作规律与课程建设规律有机结合,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提质增效。
基层党组织引领课程思政建设基础扎实。引领课程思政建设是强化高职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的题中应有之义。党的基层组织政治功能是党的政治功能在基层的表现方式和实践形态。高职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包括坚持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把好院系办学的政治方向、强化师生的政治思想引领等方面。课程思政建设为高职基层党组织强化政治引领提供了载体。课程思政建设为院系党组织扩大工作覆盖和组织覆盖提供了广阔的实践场域,为密切党组织与师生联系提供了有效通道,为院系党组织强化政治引领提供了载体。课程思政建立了党的工作渗透行政工作、党务业务融合共生的纽带,为党政共同负责制探索提供了实践场域。课程思政密切教育理念的转型、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与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关联,推进政治引领与改革发展、教师政治素质提升与教书育人能力提升的相互促进,政治学习与业务学习、政治组织与行政组织的相互融合进一步发展。
践行“三个融合”,抓好“两个重点”
党建引领课程思政建设,要重塑工作理念,践行“三个融合”。
首先,党建与思政教育融合。党的领导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和灵魂。党建活动蕴含思政内容,党建活动是一种“承载、传导思想政治教育因素,能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所运用且主客体可借此相互作用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式”。课程思政工作是高职院校思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党组织应该增强课程思政工作意识、提升课程思政工作能力,引领课程思政建设。
其次,党建与业务工作融合。党建与业务工作是有差异的,“二者逻辑起点不同、构建机制不同、文化氛围不同,且二者的组织规则不能完全兼容、建设要求也难以无缝衔接”。但是,党建与业务工作又是紧密联系的。中国共产党融入全部社会生活,具有组织、表率、规范约束等社会政治功能,这是党的优势所在,也是党建业务融合的理论基础。
再次,课程育人与组织育人融合。课程思政建设,仅研究课程育人的本质属性和实践进路是不够的,还需要在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大环境、“大思政”的视野中与其他育人载体协同配合。组织育人的基本任务就是,在组织建设中融入教育引领、强化组织育人职能。提升组织育人实效,需要创新理念、有机融入学生日常生活和学校日常工作、与其他育人载体协同联动。
党建引领课程思政建设,还要抓好“两个重点”。
一是聚焦立德树人,以“双覆盖双延伸”拓展党建引领课程思政空间。着力推进组织覆盖、工作覆盖“双覆盖”。创新支部设置优化组织覆盖,建设课程思政战斗堡垒。教师党支部的设置要紧密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课程思政建设需要,探索将党支部建在专业教研室、实验实训室、教科研团队、重大攻关项目团队等;学生党支部的设置要着眼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一体化、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探索将党支部建在创新创业团队、竞赛项目、实践项目等。找准定位扩大工作覆盖,履行引领课程思政职责。要着力推进党建工作对象、工作内容“双延伸”。高职院系党组织应实现从开展工作到做好服务的理念转变,党建对象从教师党员向全体教职工延伸,特别要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从学生党员向全体学生延伸,特别要加强对高职学生的政治引领和思想引领。要在正确把握“大党建”与“小党建”关系中拓展工作内容。
二是强化党管人才,以“双提升、双带头”推进课程思政队伍建设。抓好教师师德师能“双提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素养、专业素质能力是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基础。高职基层党组织要突出教书育人政治标准,将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素养作为首要目标任务,健全师德师风长效学习机制、考核激励机制,从严从实守好师德关,把全员覆盖与典型塑造相结合,引导高职教师坚持“四个相统一”,做“四有”好老师和“四个引路人”。抓好教师党建学术“双带头”。实施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是新时代加强高校基层党建的一项战略工程。高职基层党组织要将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作纳入重点工作,打造党建和学术“一肩双挑”、党建和业务“双剑合璧”的“领头雁”,不断提升教师党支部书记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成为课程思政建设的“领头雁”。以骨干教师为培育对象,将“双带头人”培育扩大到“双带头人群”建设,培育课程思政建设的中坚力量,打造课程思政建设攻坚团队。
[作者为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负责人。本文为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项课题(23SZB-023)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