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意义
2025-09-03 16:10:00  来源:南京日报  作者:高士华

8月15日,“岂曰无名 山河为证——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党的隐蔽战线主题展”在中共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开展。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董家训 摄

高士华,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抗日战争研究》原主编,现为苏州城市学院特聘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近代中外关系史、抗日战争史,承担国家社科基金抗日战争研究重大专项工程项目“日本《战史丛书》翻译工程”,在《求是》《人民日报》《史学月刊》《抗日战争研究》等报刊发表论文数十篇。

80年前的今天,中国人民经过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宣告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完全胜利。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正义和邪恶、光明和黑暗、进步和反动的大决战。在那场惨烈的战争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以巨大民族牺牲支撑起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赢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中国是最先站起来反抗法西斯侵略的国家

1931年9月18日晚,日本关东军炸毁南满铁路柳条湖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并以此为借口进攻中国军队驻地北大营和沈阳。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九一八事变是由日本蓄意制造并发动的侵华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起点,中国人民奋起抵抗,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给世界造成的恶劣影响是巨大的。日本制造借口,以大规模武力侵犯他国,打破了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的脆弱和平。法西斯荼毒全世界是从日本开始的,是从九一八事变开始的。自此以后,德、意法西斯国家相继发动对外军事行动,遥相呼应。1936年10月,德国与意大利签订《德意协定》,建立“柏林—罗马轴心”;1936年11月,德国与日本签署《反共产国际协定》,意大利于1937年11月加入,三国初步形成以所谓“反共”为纽带的意识形态同盟;1940年9月27日,三国在柏林签署《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轴心国集团正式成立。三个法西斯国家结盟,发动世界大战,走向了自取灭亡的不归路。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立即掀起了抗日救亡的浪潮,东北人民纷纷参加抗日义勇军、抗日联军等,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5年8月1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草拟了《中国苏维埃政府、中国共产党中央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号召各党派、各军队为抗日救国而奋斗。10月1日,宣言在法国巴黎《救国报》上发表。

中国共产党1935年12月17日至25日在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通过《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提出建立“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从理论和政策上正式确立了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中国共产党迅速确定了和平解决的方针,迫使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基本形成。

1937年日本制造七七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是中国人民由局部抗战向全面抗战的历史转折点,也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的历史转折点。昔日一盘散沙的中国凝聚在一起,共同对敌。日本侵略者的对手是团结起来的全中国人民,是中华民族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中国一直孤军奋战,是东方唯一的反法西斯战场,独自抵抗日本法西斯侵略。积贫积弱的中国,面对的是一个军事技术先进、全民皆兵、武装到牙齿的法西斯国家。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者以为只要大兵压境,中国就会马上屈服。然而,等待日本军队的,不是屈服,不是退缩,而是中国人民的殊死抵抗。日本天皇在1940年10月说,中国的强硬“出乎意料”,日本“对事变的预测完全是错误的”。后来,他又几次发出“日本轻视了”中国、中国“不是那么容易地被击败”的哀叹。从1937年8月到1941年冬,中国正面战场组织了淞沪、太原、徐州、武汉、长沙等11次大的会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组织了平型关大战、百团大战等著名战役,同时建立抗日民主根据地,开辟了广大的敌后战场。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互相支持,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击。

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的伟大胜利。“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和成长起来的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捍卫民族独立最坚定,维护民族利益最坚决,反抗外来侵略最勇敢。”“在抗日战争时期,在民族危亡的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以卓越的政治领导力和正确的战略策略,指引了中国抗战的前进方向。”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全民族抗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法宝,反法西斯盟国为中国人民提供了宝贵的人力物力支持。从精神根基、领导核心、力量源泉到国际协同,这是对历史逻辑的精准解码,也是对前行征途的重要启迪。

以外国人士的耳闻目睹为例,看看他们是如何评价中国共产党开展敌后抗战的。

一、高度评价中共建立的抗日民主政权。燕京大学英籍教师林迈可在抗日根据地生活过,他认为:“物质缺乏不能动摇中国人民坚决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的信念。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和军事行动都极合乎民心,他们将人民组织起来,同人民共患难。”他说,“在晋察冀和陕甘宁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时期适度合理的政策确实改善了农民的条件,并且显著提高了日本人破坏不甚严重的地区的生产力”。

和林迈可一起进入抗日根据地的燕京大学教授班威廉说:“我们生平再没有见过比共产党队伍更刻苦的团体。”据他的观察,根据地人民“已经有了一种新的被解放人民的自尊心,这种自尊心增强了他们的勇气,他们是以这样的勇气在应付着战争末期的种种困苦”。

二、高度评价八路军等中共领导下的抗日武装。埃文思·福·卡尔逊是第一个亲赴延安和敌后根据地考察的美国军官,他经过认真考察,认为八路军是在为民族生存而战斗,“他们是在建立一个新世界,只有他们才能挽救中国脱离日本的羁绊,才能治疗中国的社会疾病”。班威廉对八路军士兵产生了深刻印象,“我们从1941年12月8日就和中国共产党军队一起生活,走过一千英里路,接触过无数队伍,就从来没有看到过一个喝醉酒或是不守纪律的小兵”。

三、高度评价中共领导的抗日游击战争。林迈可比较了中外游击战争,他认为“在根本没有外界援助的条件下进行的中共领导的抗日战争,应该被称作当代最有战斗力和抵抗力的胜利战争”。美国史迪威将军对蒋介石的政治顾问欧文·拉铁摩尔说:“告诉朱德,我将自豪地来到中国,扛起步枪,在他手下当一名普通士兵。”

民心向背,决定了历史的选择。“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同各爱国党派团体和广大人民一起,共同维护团结抗战大局。”“中国共产党人勇敢战斗在抗日战争最前线,支撑起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中华民族从近代以来陷入深重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点、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的胜利、也是世界人民的胜利。”

1931年,欧洲战端尚未开启之时,日本军国主义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国人民在白山黑水间奋起抵抗,中国由此进入局部抗战阶段,同时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全民族抗战爆发,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作为东方主战场,中国战区牵制日军50%以上的海外兵力,中国人民付出了伤亡3500万人的沉重代价,用生命和鲜血打败了日本侵略者。

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的敌人是世界性的敌人,中国的抗战是世界性的抗战。”中国共产党不仅倡导和推动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国内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还积极声援和支持世界各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促进结成广泛的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是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倡导者、推动者。

中国共产党十分关注各国特别是亚洲国家的反法西斯斗争,对各国反法西斯斗争给予积极声援和支持,并努力倡导建立东方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共同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侵略。为了加强对东方各民族人民共同反对法西斯侵略斗争的联络,1941年10月26日,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了“东方各民族反法西斯代表大会”,日本、印度、印尼、菲律宾、马来亚、缅甸、泰国、朝鲜、越南等国和中国国内各民族代表出席了大会;30日,毛泽东同志出席大会并讲了话,号召各民族加强团结,共同打倒法西斯。大会决定在延安建立“东方各民族反法西斯联盟”,并通过了《东方各民族反法西斯代表大会宣言》。东方各民族反法西斯代表大会的召开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大大推动了东方各民族的反法西斯斗争和解放运动。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后,中共中央立即作出了《关于反法西斯的国际统一战线的决定》,进一步推动各国人民组成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中国人民浴血奋战抗击日本侵略者,当时世界各国都给予了高度评价,时任美国总统罗斯福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首先,罗斯福对中国第一个站起来抗击日本侵略赞誉有加。他说:“中国人民在这次战争中是首先站起来同侵略者战斗的”;“多年来,她为反对侵略而孤军奋战。”罗斯福强调中国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开端地位,凸显了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先行意义。其次,对中国抗战的意义和榜样作用评价极高。罗斯福在1942年说,中国人民在十分不利的情况下,对于在装备上占极大优势的敌人进行了差不多五年坚决抗击所表现出的顽强,乃是对其他同盟国军队和全体人民的鼓舞。第三,罗斯福强调了中国战场的重要性。他认为中国牵制了日本陆军主力部队,减轻了盟军在太平洋战场的压力。第四,罗斯福坚信中国应在维护战后亚洲秩序中发挥核心作用。“伟大的中国人民对和平的向往和我们的理想是息息相通的。”在他的推动下,中国成为联合国创始成员国及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中国人民以巨大的民族牺牲为代价,在战略上支持了欧洲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终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姑且不提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就1937年开始的全面抗战来说,比英、法的反法西斯战争早了两年,比美国参战早了4年。到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中国一直是东方唯一的反法西斯战场。中国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不屈服,不投降,抗战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尊重,大大鼓舞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反法西斯勇气。

历史雄辩地证明,日本不可能打败中国、灭亡中国,日本最后的失败是必然的。可以说,日本不只是败于中国,也不只是败于美国,而是败于抗击日本法西斯的所有国家、地区和人民,败于这些国家和地区人民的团结对敌。中国和这些国家、地区相互支持、呼应,共同打败了日本法西斯。

当西方国家对日本实行绥靖主义的时候,中国在抵抗;当西方国家观望的时候,中国在抵抗;当西方国家参加反法西斯战争的时候,中国和他们一起在抵抗,而且付出了巨大牺牲,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坚持了14年艰苦卓绝的抗战,谁能望其项背?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在那场惨烈的战争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面对侵略者,中华儿女不屈不挠、浴血奋战,彻底打败了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捍卫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发展的文明成果,捍卫了人类和平事业,铸就了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

在当时,无论是英美还是苏联均奉行“先欧后亚”战略,希望中国“拖住”日本。但中国的作用不是“拖住”,中国不是配角,中国是亚洲战场的主角,中国是为中国而战,为亚洲而战,为人类而战,中国是战胜日本法西斯的核心力量,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中流砥柱。

坚持二战正确史观,创造人类和平未来

2020年9月3日,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日本对华持续侵略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日本反动统治者一次次侵略中国,1894年挑起甲午战争,1895年侵占台湾和澎湖列岛,1900年伙同其他帝国主义列强侵入北京,1904年发动日俄战争、侵犯中国东北领土和主权,1914年侵占青岛,1915年提出‘二十一条’,1931年策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全境,1935年制造华北事变,1937年7月7日以炮轰宛平县城和进攻卢沟桥为标志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妄图变中国为其独占的殖民地,进而吞并亚洲、称霸世界。日本军国主义的野蛮侵略给中国人民造成空前巨大的灾难,激起了中国人民的顽强反抗。”

日本自1874年出兵中国台湾以来,从未停止侵华脚步,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灾难,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14年抗战的胜利,是对日本侵华系列罪行的总清算,其中台湾回归中国是最大成果之一。

2025年5月7日,在赴莫斯科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庆典之际,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俄罗斯报》发表题为《以史为鉴共创未来》的署名文章,其中提到:“今年也是台湾光复80周年。台湾回归中国是二战胜利成果和战后国际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等一系列具有国际法效力的文件都确认了中国对台湾的主权,其历史和法理事实不容置疑,联合国大会第2758号决议的权威性不容挑战。无论台湾岛内形势如何变化,无论外部势力如何捣乱,中国终将统一、也必将统一的历史大势不可阻挡。”

1895年4月17日,日本强迫中国签订《马关条约》,中国被迫将台湾、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1943年11月,中国、美国、英国三国首脑于埃及开罗举行会议,在《开罗宣言》中规定,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

1945年7月《波茨坦公告》第八条重申“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明确规定要把日本窃取的台湾归还中国,1945年9月2日日本签署投降书,也宣布承认《波茨坦公告》,无条件投降。这些都确认了中国对台湾的主权,构成战后国际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正确对待和深刻反省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历史,是建立和发展中日关系的重要政治基础。日本军国主义惨无人道的侵略行径、令人发指的屠杀罪行、野蛮疯狂的掠夺破坏,给中国人民和广大亚洲国家人民带来了惨绝人寰的灾难。事实不容抹杀,也是抹杀不了的。任何否认侵略历史甚至美化侵略战争和殖民统治的言论,都不能不引起中国人民和亚洲国家人民的极大愤慨、严厉谴责、高度警惕。”

但当前仍有一些日本右翼政客参拜靖国神社,这是公然挑战历史正义和人类良知的行径。与日本右翼美化侵略战争行为斗争的路还很长,我们决不能放松警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谴责侵略者的残暴,强调牢记历史经验和教训,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唤起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共同珍爱和平、维护和平,让中日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让世界各国人民永享和平安宁。”

我们要坚持正确二战史观。“历史告诉我们,光明必将驱散黑暗,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把战犯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这两场大审判的正义性质、历史价值、时代意义不可撼动!一切歪曲二战历史真相、否定二战胜利成果、抹黑中苏历史功绩的图谋都不会得逞!”“我们要坚决维护战后国际秩序。二战结束前后,国际社会作出的最重要决定就是成立联合国。中国和苏联率先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两国在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地位是历史形成的,是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国际形势越是变乱交织,我们越要坚持和维护联合国权威,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持续推进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

爱国主义是我们永远的旗帜。“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伟大胜利。”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同心同德、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面对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全体中华儿女同仇敌忾、众志成城,奏响了气吞山河的爱国主义壮歌。爱国主义是激励中国人民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在历史洪流中奋勇向前的强大精神动力,是驱动中华民族这艘航船乘风破浪、奋勇前行的强劲引擎,是引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迸发排山倒海的历史伟力、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艰难险阻的壮丽旗帜!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