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在扩大国际合作中提升开放能力,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高水平对外开放是全面、系统、协同的开放,实施上更重视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积极推进高层次协同开放,借以塑造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优势。
高水平对外开放是进一步聚焦整体化、系统性、制度性的开放
从我国对外开放整体的理论、实践发展来看,我国对外开放走出了一条独特的中国特色开放之路,从早期的自力更生到积极主动拥抱世界,再到主动承担全球责任、推动世界规则更加公平公正。在新时代下,高水平对外开放有了全新的内涵,通过共建“一带一路”等实现我国与全球各国的共赢,并在此基础上推动全球治理的持续完善,促进全球化更均衡发展,使全球化进程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引领下更能受益全世界人民。
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高水平对外开放”概念,强调了四个方面:全方位主动开放、从战略高度推动出口升级和贸易平衡发展、在走出去中提升竞争力和统筹多双边和区域开放合作。经过持续完善,当前高水平对外开放整体聚焦在五个方面:扩大市场开放、完善开放格局、优化营商环境、深化多双边合作、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全新内涵是:依托国内大市场吸引国际资源、稳步推进开放制度建设、统筹区域开放水平、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再次强调高水平对外开放,实际上是进一步聚焦整体化、系统性、制度性的开放,是积极主动的开放,是我国彰显自身实力、制度特色的对外开放,是掌握主动权的开放。
高水平对外开放是积极主动、“以我为主”的开放
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的高水平对外开放是积极主动的开放,是“以我为主”的开放,呈现出在对外开放发展趋势上明显不同,在发展基础上更强调优先发展国内市场、推进国内不同区域对外开放水平协调发展,并在此基础上更强调我国在参与全球竞争中提升竞争力和资源配置能力。整体来看,新时代高水平对外开放有以下明显特点。
开放的统一度更高。新时代高水平对外开放更重视“内功”,也即更强调对国内市场的整合,尤其重视将国内市场资源进行统筹性整合,以国内市场的整体性规模优势来参与高水平对外开放。借助国内形成的统一协调大市场为全球投资者提供更多机遇,以规模优势强化对外贸易投资的竞争力。
开放的深度更深。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关注“无形”开放,尤其强调从货物贸易向服务贸易推进,同时关注制度开放,而制度建设也逐步成为对外开放的重点。目前,服务贸易在我国贸易中占比约为10%,这一比例未来将持续提升。伴随着服务贸易的持续稳步扩张,围绕服务业扩大开放、吸引外商投资、改善营商环境等的制度性措施也持续完善。
开放的“触点”更广。新时代的开放更关注与“非美国”国家的经济交往,在对外开放持续深化过程中,我国与更多国家签订了多双边贸易协定,与东亚、东南亚、欧洲等多个国家建立持续稳定的合作关系。近年来,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已高居全球第二,中国资本主要流向了亚洲、拉丁美洲等地的新兴市场国家,我国对亚洲国家的直接投资持续稳定上升。同时,我国积极主动加入各类多边贸易协定,积极参与RCEP、CPTPP等新贸易投资协定。我国与多个国家建立了贸易畅通工作组、投资合作工作组、电子商务合作机制、服务贸易合作机制,在高度不确定的国际环境下积极维护全球多边贸易规则,坚持将对外开放成果惠及各方。
新时代高水平对外开放更看重制度型开放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经贸往来就已步入高速增长期。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以相对较低的劳动力成本、能源使用成本维持了相对较低的要素价格,这是我国得以在加入WTO之后快速成为世界工厂的一个关键因素。但随着我国参与全球市场的持续深化,我国在全球市场地位的不断抬升也遭遇了来自有些国家的打压。新时代的对外开放,必定是坚定支持多边主义,坚持开放包容、互联互通,这也使得我国在新时代的高水平对外开放更看重制度型开放。
持续推进自贸区建设。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时以自贸区建设为“试验田”,借由自贸区承担起制度创新探索的重任。2013年,第一批自由贸易试验区在上海设立,截至2023年,我国共建成6批共2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共有67个片区、覆盖51个城市,形成了区域协调、陆海统筹的开放新态势。借助自贸区建设,各省市积极推进体制机制改革,为我国对标高标准贸易投资协定积累经验。以CPTPP为例,上海等地自贸区已积极布局CPTPP规则对接,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通行做法,在自贸区内开展压力测试,为对外开放的制度升级夯实基础。
积极参与多边经贸合作。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积极参与各类国际经贸合作机制,在具体参与过程中释放中国对全球治理的贡献。如我国在APEC、G20、金砖国家等国际组织都作出了巨大贡献,通过举办G20杭州峰会、担任金砖国家轮值主席国等方式,我国逐步成为多边经贸合作的深度参与者。2018年以来,我国积极举办进博会、服贸会、消博会,并加入CPTPP协定,为全球贸易投资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推进金融等市场的深度开放。在逆全球化持续回潮的当前,我国持续深化对外开放步伐,推进金融市场等关键市场的持续对外开放。以金融市场开放为例,自2017年扩大资本市场开放程度以来,我国密集出台各类政策措施,持续围绕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等金融行业深化对外开放,在市场、行业、产品等多领域实现开放突破。
(作者为中共南京市委党校政治学与法学教研部副教授、南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