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作为四大支柱产业之一,石化是南京经济基本盘,拥有南化、金陵石化、扬子石化、扬子巴斯夫等众多行业龙头企业,在地方工业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南京应因地制宜,破除发展瓶颈,强化数字创新引领,加强标准体系建设,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加快石化行业转型发展。
一是推动产业链高端延伸,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加大高端产品研发投入,助力优势领域产业链向高攀升。根据调查数据,2024年南京石化行业高端产品研发投入占比约4.5%,可将其研发占比提高至6%到10%区间范围,以激发企业创新活力,特别应加大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等领域的研发投入。通过设立专项资金,支持企业和科研院所联合研发高端产品,重点支持高性能聚合物、新型催化剂、高附加值化工产品等研发与产出力度。构建高端产品产业集群,助推高端产业集群凝聚效应。鼓励石化企业建立高端产品产业集群,促进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重点打造高性能材料产业园区,聚集研发、生产、检测和应用等各类高端产品相关企业,形成产业集群效应。通过提供优惠政策和基础设施支持,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入驻园区。推广江北新材料科技园的成功经验,引导资源要素集聚,丰富高端石化产品集群。加强产业链跨界合作,打造产学研融合新生态。引导南京化工行业与汽车、电子等高端制造业融合,推动高性能材料在新兴产业应用,树立、推广产业链跨界合作典型;对合作过程中存在的“卡脖子”问题,通过产学研协同研发,推动高端产品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构建跨界跨业创新联合体。
二是搭建一站式管碳平台,研发数智化控碳技术。建立智能化碳管理平台,实现数字赋能“双碳”目标。通过集成先进的传感技术、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整合石化企业内部各类生产、能耗和碳排放数据,搭建一站式管碳平台,实现碳盘查、碳规划、碳监测、碳披露、碳资管、碳考核、碳普惠、碳金融等核心功能,为“双碳”业务提供全流程、全场景的智慧化服务;同时,赋能减排主体摸清碳排放家底、制定“双碳”目标规划、精准评估减碳成果、科学考核“双碳”责任主体,为城市与园区“双碳”目标实现提供有力保障。攻关数智化控碳技术,落地科技支撑“双碳”战略。一方面,鼓励企业加大在智能装备和自动化生产线上的投资,引入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和工业互联网平台,提高生产效率和能源利用效率,促进生产过程智能化、网络化和协同化;另一方面,加大对数智化控碳技术研发支持力度,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联合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如支持南京化工研究院与南京石化公司、南京工业大学等单位合作,共同研发低碳技术和绿色工艺。
三是完善碳排放核算体系,实施差异化监督机制。优化碳排放核算。结合国家和地方政策,考虑南京石化行业现状,以ISO14064标准为参照,基于国际先进的碳排放核算方法,制定科学合理的碳排放核算标准,并组织相关部门和行业专家,针对不同生产流程和产品种类,动态更新和完善碳排放标准。落实差异化监督。设立专门监督机构,对企业碳排放情况定期检查;对碳排放核算和管理独立评估和认证。制定差异化监管和激励政策,对积极实施绿色标准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和补贴支持,鼓励企业自主开展碳排放核查和管理,为推进南京石化行业转型升级贡献监管力量。
[作者姚山季为南京工业大学经管学院院长、教授,魏子逸为南京工业大学经管学院科研助理,郑琼洁为南京市社科院、江苏省扬子江创新型城市研究院研究员。本文为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项项目“‘双碳’目标下促进南京石化行业转型发展的对策研究”(23YB03)、江苏省政府研究室“江苏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巩固传统产业领先地位对策研究”(JSZY20240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