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2024-10-09 15:46:00  来源:南京日报  作者:谭倩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就是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过程,即将生态环境的自然资本转化为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这一机制的建立,不仅有助于解决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更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加快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要求。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不仅是对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深刻阐述,更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要求。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正是这一理念的具体实践,它要求我们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充分挖掘其经济价值,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通过货币化和资本化手段,将生态产品的经济、社会和生态价值的外部经济性内部化的过程,其前提是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将绿色资源优势转化为绿色发展优势,推动绿色新业态、新模式的快速发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完善过程,就是推动自然资源成为现代化经济体系中的核心生产要素的过程。

加快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是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意义不仅仅在于生态环境本身,还可以延伸到统筹城乡和区域的协调发展上。加快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动区域间供需精准对接、要素有序流动,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竞争优势,将生态财富转化为社会财富、经济财富,能够加快塑造因地制宜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让提供生态产品的地区和提供农产品、工业产品、服务产品的地区发展相对均衡。加快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还能激活广大农村地区土地、劳动力、自然风光等要素,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发挥生态优势就地就近致富,形成良性发展机制。

加快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生态产品不仅承载着生态安全、生物多样性的重任,更是经济发展与社会福祉的重要基石。因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要求我们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和自然资源的有限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通过科学评估、合理定价、有效交易等手段,将生态资源的外部性内部化,使生态保护者获得合理补偿,从而激发全社会参与生态保护的积极性。这一过程不仅促进了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也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绿色动力,是国家治理现代化在生态环境领域的具体体现。

为此,我们要探索进一步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路径,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完善生态产品调查监测和价值评价体系。一方面,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信息普查机制。依托现有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调查监测体系,建立覆盖全域、常态实施的生态产品信息普查机制。通过定期普查和动态监测相结合的方式,摸清各类生态产品的数量、质量等底数。另一方面,完善生态产品价值评价技术方法。针对生态产品的非标准性和定价难问题,结合基准价、参考评估价、外部市场交易竞价等方式,完善生态产品价值评价技术方法。同时,推动建立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结果发布制度,适时评估各地生态保护成效和生态产品价值。

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一是推动生态资源环境要素交易。依托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等机构,建立面向全国的生态资源环境要素交易市场。通过推动碳汇、水权、排污权、用能权等生态资源环境要素的交易,实现生态产品价值的有效转化。二是促进生态产业规模化发展。出台支持生态产品经营开发主体的政策措施,推动生态产业规模化发展。通过培育林下经济、生态旅游、体育旅游、森林康养等优势生态产业集群,提高生态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三是探索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持续推进国家生态综合补偿试点省建设,推动实施多轮省内和跨省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通过建立健全纵向和横向相结合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激发各地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

健全生态产品市场化运作机制。一方面,引入金融机构和产业投资运营商,探索引入金融机构、产业投资运营商等主体参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过程。通过推动自然资源资产规模化经营、资本化运作、精准化提升和多元化发展,构建供需平衡、良性竞争、风险共担的生态产品市场。另一方面,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鼓励金融机构开展生态资源抵质押融资等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通过拓展生态产品资产证券化路径、推动设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产业基金等方式,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

(作者为中共南京市委党校政治学与法学教研部副教授、南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研究院研究员)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