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发展普惠托育 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
2024-10-09 15:44:00  来源:南京日报  作者:丰志勇 朱庐宁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和激励机制,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有效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完善生育休假制度,建立生育补贴制度,提高基本生育和儿童医疗公共服务水平,加大个人所得税抵扣力度。

当前受生育成本、养育成本、教育焦虑等因素影响,“不想生、不敢生、不能生”的问题较为突出。发展托育特别是普惠性托育有助于减轻家庭负担、提高生育意愿。借鉴先进地区发展普惠托育经验,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不仅能解决青年人托育后顾之忧,也能为南京营商环境高质量提升加分助力,进而促进南京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他山之石:先进地区普惠托育发展经验

——上海

政府主导顶层规划。上海市委、市政府坚持把发展教育作为第一民生工程,在市委统一领导下,统筹推进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办好家门口的每一所幼儿园和托育机构。在《关于进一步促进本市托育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基础上,陆续出台多项专项规划,对本市托育服务、高质量幼儿园建设、集团化建设等工作作出全面部署。

推进托幼一体化建设。市政府落实主体责任,切实做到配套幼儿园及其托班与新建住宅区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全面落实配套幼儿园托班建设,配套建设的幼儿园及其托班应举办为公办幼儿园或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新建幼儿园均应开设托班;在已建成的幼儿园根据本市域适龄幼儿需求,通过既有场所整合利用、改扩建、迁址、置换等方式增设托班。

加大政府财政投入保障力度。市政府支持推进托育服务各项工作,将托育服务财政补助经费纳入市政府财政预算。市政府加强托幼一体化建设,保障公办幼儿园开设托班的经费。各区对辖区内的社区托育“宝宝屋”给予资金保障。对社会力量举办的普惠性托育机构给予支持。

健全学前教育与托育服务联席会议制度。定期通报学前教育与托育服务工作的开展情况,坚持问题导向,开展专题研究,形成各职能部门协同解决学前教育发展瓶颈问题的工作机制,保障了区域学前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深圳、厦门

国企主导普惠托育工作。厦门和深圳两市均以国企为主导开办普惠性托育,深圳依托深业集团大国企为背景,成立普惠性托育子公司负责普惠性托育日常工作。厦门市依托厦门市思明教育投资有限公司,开展普惠性托育工作。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厦门对当年度新建设的普惠性托育机构,按照每个托位1万元标准给予最高不超过100万元托位建设补助。深圳市率先落实普惠性民办园托班补助政策,按实际收托人数给予6000元/生/年的日常运营补助经费。

加大托育工作日常监管。深圳市开展规范幼儿园托班的开设与备案管理,明晰申请和备案的具体流程,确保托班开设与备案工作规范有序。厦门市建立完善联合监管机制,每年开展多次托育机构安全隐患专项排查整治行动,督导托育机构,其中市卫健委联合市消防大队、市市场监管局、相关市区组成联合督导组督导托育机构。

加大幼儿园托班宣传力度。深圳教育门户网站公示幼儿园开设托班的情况,让幼儿家长全面了解本市开设托班幼儿园分布情况,提升社会公众对幼儿园2—3岁托育工作的认知度。厦门市通过公众号、宣传折页、海报等多种途径,加大对托育服务宣传力度。制作“托小世界,育大未来”宣传折页6万张,并通过各区、各街道、社区居委会及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放给群众,提高居民对托育服务知晓率。

——山东济宁

顶层重视推进。济宁在全省率先设立托育工作指挥部,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任“双指挥长”,卫健、发改“双牵头”,县级层面全部设立工作专班强力推进,顶格构建强有力的工作推进格局,成为加快完善托育服务的根本保证。

托育列入民生工程。2022年、2023年济宁市连续将婴幼儿照护服务工作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市县财政共列支预算7000余万元,用于托育机构建设、运营补助和示范奖补。

多元化普惠托育供给。济宁市闯出了一条“政府主导、国企领办、社会参与、市县一体”的托育供给新路径。通过公建公营、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多元方式,探索推行园区托育、社区托育、家庭托育等多样化发展模式,有效扩大了普惠托育供给。

对策建议:发展普惠托育,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

对南京来说,可以学习借鉴上述地区发展普惠托育的经验做法,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和激励机制,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

一是进一步提升普惠托育是政府民生工程的认识。如何吸引和留住青年人,仍然是今后政府工作中心任务之一。发展普惠托育就像一块磁石,能吸引青年人入住南京、安居南京、立业南京。在发展普惠托育政府与市场关系上,建议把普惠托育建设作为利市利民的一项民心和民生工程来抓,应采取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任“双指挥长”,持续不断加大政府主导托育的推进力度,按照政府主导普惠托育(托幼一体化)、国企重点承担开发园区普惠托育布局,民营机构为补充、全社会参与的多元化发展思路,进行高位谋划统筹。

二是制定普惠托育中长期专项空间规划。普惠托育场地具有一定空间要求,比如户外场地选择,老小区很难找到一个2层楼顶(200平方米)的户外活动场地,新建小区二层楼顶具备户外活动场地的已被其他主体占用,不易置换。因此,要把普惠托育空间规划提前预置在城市规划中,可以在新建小区或园区增加普惠托育公共空间规划,保障未来新出生的幼儿能就近普惠托育。同时,在城市更新规划建设中,对于老旧小区优先置换出一定公共空间,增加普惠托育公共空间场所。

三是出台普惠托育财政保障政策。建议每年列支一定财政预算用于普惠托育发展,保障公办幼儿园开设托班的经费,并通过科学预算,按照一定比例,建立起经济发展与普惠托育民生工程财政关联机制,做到同比例增加,同时,把普惠托育工作纳入民生考核中,增强各主管与配合部门的工作责任。

四是引进普惠托育园园长及高级托育老师人才。把普惠托育园园长及高级托育老师纳入重点引进人才名录库,分阶段有序引入多名园长和多名高级托育老师,通过人才引进方式解决普惠托育老师短缺部分问题。将普惠托育人才纳入急需紧缺人员培训计划,明确培训补贴对象、补贴机制、补贴标准,加强普惠托育人员岗前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等,不断提升从业人员能力和水平。建立婴幼儿照护服务从业人员资格认定、职称评定体系,完善婴幼儿照护服务从业人员职业资格准入标准与行为规范,逐步推行持教师资格证和育婴师证“双证”上岗。

(作者丰志勇为南京市社科院经济所研究员、江苏省扬子江创新型城市研究院专家,朱庐宁为南京市社科院经济所副研究员、江苏省扬子江创新型城市研究院专家)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