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提升服务业融合化质效 打造高水平开放窗口
2024-12-12 14:55:00  来源:南京日报  作者:陈燕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完善发展服务业体制机制”作出重要部署。服务业是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新体制的重要领域,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地区从2015年起历经一次升级、两次扩围,现已拓展到4个直辖市、海南省以及6个副省级城市(广州、南京、杭州、成都、武汉、沈阳)。11个综合试点示范地区陆续推动开放科技、电信、金融、文旅等13个重点行业领域,培育形成产业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提升服务业融合化质效,为引领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和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有力支撑,以开放促改革,打造中国式现代化高水平开放窗口。各示范区有效发挥着制度创新试验田和高质量发展新引擎作用,为全国服务业开放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案例和开放经验。

紧抓业态创新,探索以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开放模式

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地区依托良好的发展基础,进一步集聚资源要素,实现科技、金融、产业的良性循环,推动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逐步构建起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北京示范区涌现出国内首家外资银行卡清算机构、首家外资控股飞机维修合资公司、首批中医药国际医疗服务包等10种与首都功能定位相契合的现代服务业新业态。上海聚集了国际服务业高端要素,在科教、金融、健康医疗等8个领域推进现代服务业开放,探索业态创新,精准地反映了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的趋势。重庆聚焦建设西部金融中心,推出了“汇宝通”“科技跨境贷”“植物新品种权质押贷款新模式”等一批首创成果,落地首个核心商圈保税展示交易中心“陆海新通道国际消费中心”,实施属地网络游戏内容审核试点,聚集了一批互联网创新企业。南京加快新一代人工智能、量子信息、区块链、基因细胞、脑科学与类脑科学、氢能与储能等领域的业态创新,支持企业瞄准关键核心技术开展产业创新。杭州发挥数字经济先发优势,加强软件开源代码创新驱动,在加快数字化转型中赋能经济社会发展。海南综合试点与自贸港政策叠加效应显现,目前在境外游艇进出、开立证券账户等多个领域取得突破,在全国首创非居民参与交易制度、国际清算所揭牌成立等。

围绕特色定位开展差异化探索,发挥区域引领带动作用

11个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地区在空间分布上呈现沿海与内陆双向统筹,东部沿海与中西部地区以及东北地区全面覆盖,并与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相统筹协调,不断优化服务业空间布局,加强全国各区域服务业扩大开放协同发展。各地立足于本地行业领域和区域特点开展差异化探索,天津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落实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功能定位;上海发挥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以及临港新片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等区域优势,塑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更好服务长三角、服务全国、辐射亚太;重庆积极发挥在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中的支撑作用、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中的带动作用、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的示范作用等。广州在金融创新、绿色发展、专业服务以及“两业”融合等领域为相关行业的开放发展提供了示范,与港澳共享重大科研设备,吸引众多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武汉着力深化服务业对内对外多领域、深层次开放,服务国家中心城市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中部地区崛起等重大国家战略。作为东北地区唯一的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城市沈阳,探索工业高端化、绿色化和智能化发展,推动沈阳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全面振兴,加速东北区域经济转型。

创新服务,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试点地区不断建立健全简约高效、统一规范、公正透明的服务业准营规则,加大外资合法权益保护力度,营造公平竞争的服务业发展环境。北京的优化营商环境新方案从市场、法治、投资贸易等多个方面入手,其中的“一业一证”改革,实行多证合一,办事效率大为提高;从企业反映集中的高频服务事项中选取会展、大型演出和商贸活动等20多个“一件事”集成办事场景纳入政务服务综合窗口,实现“全程网办”。广州以“宜商兴业”为目标导向,从“全要素营商环境”视角着力建设企业综合成本最低、产业生态最优的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标杆城市。海南构建了线上线下服务体系,开展大服务大调研专项行动,加强推动企业诉求问题的解决,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和精准优质的企业服务;与此同时,还推动“综合查一次”改革,在确保依法行政的前提下,做到无感监管、减少对经营主体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打扰,提升监管效能。成都实施营商环境5.0版升级行动,助力外贸企业降本增效,大力营建稳定公平可及的营商环境。重庆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审批体系,畅通外籍人员来华渠道,提升支付便利度,升级中西部首个外资智慧服务云平台,为外资企业提供全面的“一站式”服务,持续打造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优化外资企业服务。

聚焦制度型开放,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

各示范区为国家扩大服务业开放积累一批制度性改革经验,北京通过推动贸易单证电子化传输、便利部分再制造产品进口等举措优化贸易投资制度。通过探索优化资本项目下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便利企业资金跨境流动、促进金融服务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等措施优化金融服务体系。上海对标CPTPP、DEPA、RCEP等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动政务服务、争端解决、人才保障、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体制机制改革,推动专业服务业在行业准入、资质要求等方面实行更大力度开放。重庆探索数据监管“沙盒机制”,制定数据确权、数据资产等交易标准,构建数据交易流通服务体系,在数据跨境流动方面先行先试。推动体制集中创新,建设内陆服务业改革创新示范区。天津推动油气、碳排放、环境权益、金属、粮油商品等权益类及商品类要素交易场所的发展,培育要素流转综合功能性平台。杭州方案中,支持跨境电商零售业务发展、研究界定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统计范围、积极参与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等凸显了制定全球服务标准和规则的地方。武汉深入实施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对接工程、深化科技保险改革创新,在医疗保险结算、文化领域审批、职业资格认定等方面进一步放宽准入标准,探索构建优质高效的绿色金融发展体系,不断提高服务业制度创新能级和质量。

(作者为南京市社科院经济所研究员、江苏省扬子江创新型城市研究院专家)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