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4-12-12 14:46:00  来源:南京日报  作者:庄雷 吴婕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金融监管体系,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动纳入监管,强化监管责任和问责制度,加强中央和地方监管协同。”“防风险、强监管、促发展”是我国金融工作的重要任务,提升金融监管效能是守护金融安全、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2023年江苏省金融业增加值1.02万亿元,同比增长6.8%、居全国第二;截至2024年6月江苏省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2.19万亿元,居全国第一;全省金融机构的本外币贷款余额达25.58万亿元,同比增长11.7%。可以说,金融已经成为驱动江苏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接下来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以金融强省为目标,以金融监管为抓手,持续提高地方金融监管效能,为江苏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

监管体系日臻完善。2023年以来,我国金融监管组织进行重大变革,组建中央金融委员会与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由“一行两会”变更为“一行一会一局”的具体监管架构,标志着金融监管体系迈入专业、高效、协同的新阶段。围绕中央金融监管精神,江苏省打造了全方位、多维度的金融监管网络矩阵。结合国家金融监管要求,我省加速构建“监测预警、介入处置、有效防御”的风险防控监管体系,成功预警并处置数百起金融风险事件,有效截断风险扩散链条。根据《江苏省“十四五”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我省整合涵盖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的智能信用体系,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截至2023年全省已归集1450万经营主体以及8000万18岁以上自然人信息140亿条。

监管革新政策频出。近年来,金融监管改革以其前瞻性的视野,出台了一系列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金融政策。2023年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出台了《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商业银行金融资产风险分类办法》等办法,2024年发布了《关于促进企业集团财务公司规范健康发展提升监管质效的指导意见》《关于做好续贷工作提高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水平的通知》等。2023年9月《关于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效能支持我省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通知》,明确提出“加强金融重点领域指标监测和数据治理,督促被监管机构落细落实相关政策要求……推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我省积极贯彻《关于扎实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的工作方案》等政策,截至2023年底20余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建立投贷联动机制,累计为科创企业提供超500亿元信贷支持。

监管手段推陈出新。伴随金融科技进步,我国金融监管手段进行革新。2022年开始,江苏金融监管局将“央行版监管沙盒”拓展为“地方版监管沙盒”,10余项创新成果顺利测试并落地,推动金融监管降本增效。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以金融监管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可以从以下一些方面入手。

一是明确监管服务要点,打造监管立体网络。纵向细化监管措施,出台更具实操性的政策指引,简化金融政策落地流程,深化政银企合作,营造支持新质生产力企业成长的良好生态。为实现金融监管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深度融合,设立专门服务于新质生产力企业的内设机构,配备具有专业知识背景的团队,精准把握企业需求。政府牵头设立专项基金,包括但不限于政府投资基金与创业投资基金,引导社会资本向新质生产力关键领域集聚。同时,鼓励金融机构开发具有新型业态特点的服务产品,如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供应链金融等,增强金融服务的供给能力。此外,需设计贴合企业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推动科技成果的商业化进程,并建立一套涵盖资金申请、使用、监督全流程的资金管理机制,保障资金运用的合规性与实效性。构建金融监管绩效评估体系,根据考核评价结果动态调整资源配置,携手共建一张高效、协同、立体的金融监管网络。

二是应用智能监管科技,筑牢系统风险防线。在智能引领与风险防控并行的理念下,加快构筑坚实的监管科技防线,推进数据驱动型监管机制的建设,打造集成化的监管数据中枢,依托智能合约、区块链等前沿技术,大幅提升监管流程的自动化与智能化水平。如推广监管沙盒实践,通过模拟真实市场环境,对创新业务进行试验性运营,并根据沙盒测试的反馈结果动态优化监管规则,确保监管体系的灵活性与有效性。建立健全金融科技风险识别模型与风险预警系统,运用实时监测技术和多维数据分析手段,精准捕捉潜在风险信号,实现风险的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加强对科技型企业数据管理和合规性审查的指导,推动其建立健全数据安全治理体系,确保数据在采集、存储、处理及传输等各个环节均合法合规,维护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三是推动信息共享交流,畅通高效监管堵点。信息是监管协同的基石,推动监管协同与信息共享的深度融合,有必要采取系统化的策略来构建信息监管的新范式。在现有基础上加速推进多层次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强化金融机构、各级政府机构以及行业协会之间的信息互联互通。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化体系和格式规范,建立集中的数据汇合中心,确保各类主体依据标准化数据报送机制实现实时、高效的信息交换。细化信息披露制度,制定行业统一的信息披露准则,强化关键指标的报告要求。发展独立的信用评级机构,通过第三方评估提升信息质量与公信力,是维护市场秩序、增强公众信心的重要手段。建立灵活的金融监管人才流动机制,注重科技监管与金融业务融合的人才团队建设,为金融监管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智力保障。

[作者庄雷为南京工业大学经管学院金融系主任、应急治理与政策研究院研究员;吴婕为南京工业大学经管学院研究生。本文为江苏省社科联重大应用研究课题暨省社科基金重点课题(24WTA-012)阶段性成果。]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