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改革开放40多年来,解放思想是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习近平总书记在《摆脱贫困》一书的跋中写道:“只有首先‘摆脱’了我们头脑中的‘贫困’,才能使我们所主管的区域‘摆脱贫困’,才能使我们整个国家和民族‘摆脱贫困’,走上繁荣富裕之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又一次的思想解放”,其关键是要摆脱“思想贫困”,在“敢、勤、善”上下功夫,以思想的大解放引领发展的高质量。
解放思想必须“敢”字当头
1978年冬,安徽凤阳小岗村18位农民按下18个红手印,揭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聚焦高质量发展,南京2023年新春第一会打响“五拼五比晒五榜”发令枪,溧水区2023年新春第一会提出“弘扬‘四敢’精神争当‘四敢’先锋”这一鲜明主题,就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让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重要指示精神,激励党员干部提振“四敢”精气神、奏响“四敢”最强音。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关键在干,干就要动真碰硬、解决问题。要想干成事,办法措施千千万,最关键的是敢于真抓实干。在困难和挑战面前,要敢于啃最硬的骨头,勇于挑最重的担子,只为成功想办法,不为失败找理由,取得一批标志性的突破。因此,党员干部解放思想要勇于担当,敢闯、敢试,敢于突破陈规。实践证明,什么时候坚持解放思想,什么时候我们的事业就兴旺发达;哪个地方的思想解放,哪个地方就会有大的发展。不解放思想,不冲破条条框框的束缚和限制,不敢想不敢试,改革开放和发展建设就迈不出步子,闯不出新路。
解放思想必须“勤”字作翼
解放思想不是一日之功,而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修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过程,既是抢抓发展机遇的过程,也是解决突出问题和矛盾的过程。溧水作为南京郊区新城,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很多工作都迈上了新台阶。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党员干部必须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解放思想,以时不我待的危机感为发展清障,着力破除与新时代新征程要求、高质量发展不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思维定势,用思想的解放、理念的更新,推动溧水成为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在很大程度上,解放思想的深度会直接影响改革创新的力度,制约各项事业发展的进度。然而人的思维是有惰性的,思维的惰性在实践中很容易固化为路径依赖,再加上改革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一道道利益的藩篱。这些因素都会对解放思想形成阻力和障碍,导致一些干部今天解放思想,明天就不解放思想;前期解放思想,后期就不解放思想。因此,推动解放思想不断走向深入,必须勤于解放思想,常抓不懈、久久为功。我们既要着眼于眼前,为当下最突出、最迫切的问题和矛盾求解;也要着眼于长远,为未来的发展未雨绸缪、及早规划。要把推动思想解放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起来,与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结合起来,持续解放思想,不断探索创新,更加有力地推动各项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解放思想必须“善”字为本
如果说敢于解放思想针对的是一些干部“不敢为”的问题,勤于解放思想针对的是一些干部“不想为”的问题,那么善于解放思想则是针对一些干部“不会为”的问题。反映在日常工作上,一些党员干部拘泥于原有的一些思想观念和做法,面临新时代新征程发展内外条件的变化反应慢、见事迟,提不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新思路,拿不出解决问题的好办法,于是产生一些执行本本严格有余、处理问题灵活不足等“思想贫困”现象,其实质就是“本领恐慌”“能力危机”。溧水当前所处的发展阶段,很多工作是我们以前没干过的,需要新思路、新举措、新办法,比如地标性产业怎么打造,创新型企业怎么培育,高端人才怎么集聚,乡村振兴怎么闯出新路子,等等。这些靠老办法行不通,必须深入地学、深入地去研究发展规律。党员干部要加强学习,有一种雷锋的“钉子”精神,“虚心向书本学习,虚心向实践学习”,努力增强“七种能力”。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打好“思想脱贫”之战,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真正实现思想上的“脱贫”,推动思想再解放、改革再出发。要始终保持思想活力,以新的理念、新的思路、新的举措推动工作,不断形成新认识、破解新难题、打开新局面,在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列。
(作者为中共南京市溧水区委党校副校长、南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研究院研究员、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省委党校基地特约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