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
2023-07-19 10:35:00  来源:南京日报  作者:陶林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苏重要讲话,和他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一脉相承,饱含了对江苏高质量发展的殷切期盼,为我们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江苏,汇通江淮之气概、畅达黄海之辽阔,以占全国1%的陆域面积、6%的人口,创造了10%以上的经济总量,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具有重要地位。今年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开幕当天,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他所在的江苏代表团参加审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勉励江苏“在高质量发展上继续走在前列”。时隔4个月,习近平总书记赴江苏苏州、南京等地考察调研,并听取了江苏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这也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第四次来到江苏。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注江苏经济社会发展,对江苏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提出新要求。此次考察中,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江苏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同时要求各地全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和本质要求,立足实际,发挥自身优势和特色,稳步前进,把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图景一步步变为现实。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一个重大的话语创新,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于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最新论断,具有丰富内涵和重大意义。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具有自己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开局起步阶段、应对变化变局的重要时刻、开展主题教育的关键节点,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江苏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是对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阐述和完善。

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加强党的领导,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党组织要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落实“重实践”要求,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匡正干的导向,增强干的动力,形成干的合力,在以学促干上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一是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二是鼓足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三是形成狠抓落实的好局面。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开展主题教育的新要求。

中国式现代化是五位一体的,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苏时的重要讲话,主要从科技、经济、文化和民生等四个维度进行论述,其中蕴含的主线还是中国式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苏州工业园区时强调“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对接,加强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这是对于科技创新、建设科技强国的新论断;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时强调,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这是对于文化发展和传承建设中华现代文明的新论断;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江苏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强调,“要把坚守实体经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强省之要”。没有强大的实体经济,就不能形成中国式现代化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这是对于中国式现代化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论断;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江苏必须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上走在前列。要加快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就业促进机制和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浦江经验”,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和乡村治理协同推进机制,推进社会治理数字化。要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坚决防范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这是对于民生建设的新论断。

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江苏的殷切期望,也内在蕴含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新思考和新要求,进一步丰富完善了对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论述。

中国式现代化扎根中国大地、传承中华文明、切合中国实际、独具中国特色,具有光明前景。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新征程上我们要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解放思想开新局,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扎扎实实干,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作者为南京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助理、教授。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两个伟大革命论’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进路研究”(20BKS045)、江苏省高校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项课题“中国式现代化的话语体系构建研究”(SJZT202306)、南京医科大学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项课题“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研究”阶段性成果。]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