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有能力也有责任建设更有温度更具归属感的幸福城市
2023-08-09 10:05:00  来源:南京日报  作者:张春龙

生活品质是指人们日常生活的品位和质量,反映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品位,以及对生活的一种状态。具体来说,是人们能够享受良好的社会福利和服务,包括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的水平,以及所处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良好状况。生活品质是人们生活中各个方面的一个综合体现,它对于人们的幸福感、满意度、归属感有着重要的影响。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南京“要在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上走在前、做示范”“建设更有温度、更具归属感的幸福城市”,既是践行“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的外在要求,也是南京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高标准增进民生福祉、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

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成为新时期南京发展的重要目标和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必须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生活品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南京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以共同富裕为目标,坚定了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决心。到2022年,南京在创造高品质生活方面已经取得显著成效。连续5年公共服务水平居全省第一,连续13年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5年新增学位19万个、医疗机构床位1.7万个,建立惠及3.6万人的长期照护保险制度,深入推进“有温度的城市更新”,新时代“枫桥经验”城市版被中组部推广。南京市发改委(市民生办)通报显示,2023年南京市民生实事项目,截至6月底,十类49项民生实事项目中,已有7项具体任务提前完成全年目标,包括组织面向大学生等重点群体的线上线下招聘会1255场次,扶持大学生创业6636人,新建19家“宁青驿站”并投入运营,为符合条件的留宁、来宁高校毕业生提供不超过14天的免费过渡性住宿等。取得较好成效,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不断增强。

2023年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在包容友好、共同富裕上攻坚突破,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些充分体现了南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在高质量发展中创造高品质生活。目前,南京正以国家城市更新试点为契机,以城市品质再提升行动为抓手,采取小规模、渐进式、强功能等形式,科学有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快富民增收步伐,落实农民收入十年倍增计划。实施积极的人口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举措,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建设全龄友好型城市。加快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市,优化区域医疗资源布局,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可以预见的是,未来的南京,必将是一个有温度的幸福城市,也将在长三角地区、全国乃至世界范围成为一个有魅力的宜居城市。

抓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城市更有温度

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唯有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推动高质量发展,才能把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生活品质,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涉及面很广,就业、教育、社保、居住和环保等方面尤为突出。

当前形势下,要密切关注就业不稳定、不充分问题。就业问题被称为民生之本,相对于其他社会问题来说,就业不稳定、不充分引发的社会问题是最需要关注的。南京高校云集,要特别关注毕业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提升社会保障水平是提高整体生活品质的重要举措。社会保障是民生之底,在竞争激烈并充满不确定性风险的现代社会,社会保障具有托底和安全阀的作用。要通过市场与政府合力解决低收入群体和毕业大学生买房租房问题,提高其生活品质,留住人才,助力经济发展。

在未来一段时期内,还要在教育、养老等社会持续关注的民生问题上不断推进改革。教育被称为民生之基,关乎国家百年发展大计,也是每一个家庭改变命运、未来希望的寄托。南京基础教育整体水平很高,但教育资源不均衡以及当下的教育“双减”导致的子女教育焦虑也不容忽视。要长远规划、稳步推进解决目前存在的优质教育资源有限、不均衡问题。南京的养老服务体系已经比较健全,但仍存在养老服务覆盖面不广问题,尚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老龄人口及其需要的养老服务。关注这些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提高群众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为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南京今年初提出,要抓好就业这个民生之本,统筹推动扩岗、优服、赋能、托底。强化“一老一幼”服务,推动养老服务中心街镇(社区)全覆盖、托育机构“一街镇一普惠”。促进优质教育、医疗资源普惠均衡,推进完善居住社区和15分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这些抓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的重要举措,必将让更多群众体会到城市温度。

提高城市软实力,让城市更有凝聚力和归属感

城市更新的实施对于完善城市功能、增进民生福祉、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近期,《南京市城市更新办法》正式发布。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是党中央顺应城市发展规律、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为人民群众创造高品质美好生活空间的民生工程。

软实力提升,是指建立在城市文化、政府服务、居民素质、形象传播等非物质要素之上的城市社会凝聚力、文化感召力、科教支持力、参与协调力等各种力量的总和,是城市社会经济和谐、健康、跨越式发展的有力支持。近几年,南京扎实推进文化强市建设,更好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如通过推进荷花塘、评事街、浦口老火车站等一批历史文化街区、风貌区保护更新,让更多历史文化资源亮出来、活起来。更大力度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努力将南京打造成为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核心示范区和长江流域的璀璨明珠。与此同时,打造博物馆之城,推进市博物馆新馆建设,建成石头城遗址保护与展示工程。建设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推动南京美术馆新馆等更多公益性文化设施免费开放。

2023年,南京大力实施学前教育提升计划,支持在宁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努力建设更高水平健康南京,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完善“一老一小”服务体系,健全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服务网络,健全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可以说,南京正在软硬实力提升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增进民生福祉,提升生活品质,让发展更有温度,民生更有质感,人民更加幸福。

(作者为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所所长、研究员,江苏区域现代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