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党领导人民长期探索和实践的重大成果,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和前途命运。
A党的领导决定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性质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其中坚持党的领导放在第一位,说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核心,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最根本保证。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政治保证和正确政治方向,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原则和要求。其中,中国共产党领导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鲜明主题,从党的十二大强调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直到党的二十大强调中国式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可以说,只有坚定不移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才能不断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巨轮乘风破浪、顺利前行。新征程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准确把握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根本是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B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中国现代化事业的开创者、推动者和领导者
“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中国共产党成立百余年来,始终是中国现代化事业的开创者、推动者和领导者。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展反帝反封建斗争,挽救民族危亡。1840年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社会性质发生重大转变,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了挽救民族危亡,无数仁人志士先后走上历史舞台,提出自己的救国方案,但都失败了。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革命自此以后就有了先进的指导思想,有了革命的领导阶级,有了光明的前途。毛泽东同志在《政治周报》发刊词中指出: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是“为了使中华民族得到解放,为了实现人民的统治,为了使人民得到经济的幸福”。经过28年浴血奋战,新中国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中国式现代化奠定了政治基础。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领导人民开始社会主义建设和探索,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经济上,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政治上,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文化上,强调双百方针,重视对人民的文化教育。这一时期的探索和实践,为中国式现代化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和制度基础。
改革开放时期,我们党领导人民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取得新的伟大胜利。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从温饱到基本小康,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提出,我们党领导人民不断发展,提高社会生产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领导人民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针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继续强调人民为中心。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新的顶层设计,提出分两步走在21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到2035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描绘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
C做到五个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描绘出中国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美好图景。在未来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我们仍然需要做到五个坚持。
第一,坚持党的领导和以人民为中心的统一。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要完善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推动全党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的现代化。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中国共产党的利益属性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推进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第二,坚持以新发展理念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统一。进入新时代,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如何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成为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课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是新时代新阶段我国发展的新特征,也是新时代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新要求。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立足新发展阶段,我们需要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高质量发展。
第三,坚持守正和创新的统一,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才能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使科学社会主义最终扎根中国大地、开花结果。
第四,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统一。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主题主线,保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顺利前进。中国式现代化是全面的现代化,是全方位的现代化,旨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中国式现代化不同于西方的现代化,强调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现代化,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整体推进。
第五,坚持党的自我革命和社会革命的统一。我们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如何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永葆青春活力,如何永远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如何实现长期执政,是我们必须回答好、解决好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回顾党的百余年历史,不断强化自我革命是推动社会革命的关键和成功密码。为此,必须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增强忧患意识,不断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坚决同一切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问题作斗争,大力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作者为南京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助理、教授。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两个伟大革命论’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进路研究”(20BKS045)、江苏省高校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项课题“中国式现代化的话语体系构建研究”(SJZT202306)、南京医科大学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项课题“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研究”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