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以高水平开放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
2023-08-02 09:56:00  来源:南京日报  作者:张二震 戴翔

作为经济大省、开放大省,江苏开放型经济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四次亲临江苏考察,赋予江苏“继续在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争当表率,在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上争做示范,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走在前列”的光荣使命。今年“两会”期间,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希望江苏“继续真抓实干、奋发进取,在高质量发展上继续走在前列,为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实现良好开局,为全国大局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江苏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中,开放型经济起到重要作用。奋进新征程,全省人民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勇毅前行,积极探索以高水平开放促现代化建设新实践。

A以外贸提质增效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安全

在全球价值链分工条件下,贸易的内涵和功能发生了深刻变化。外贸不仅仅是产品价值实现过程,更重要的是再生产过程的重要环节,关系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运行。江苏是外贸大省,进出口规模连续多年稳居全国第二,对江苏产业尤其是制造业快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进入新发展阶段,依托低成本优势“大进大出”的外贸发展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国际国内环境的新变化。江苏抓住机遇,迎难而上,大力促进外贸提质增效,以外贸转型升级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安全和产业升级。

江苏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建设贸易强国的重大战略部署,推出一系列创新举措。努力扩大自主品牌产品出口,巩固提升关键零部件和重要中间产品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做强做大一般贸易,创新发展加工贸易,提升产品附加价值;稳步扩大先进技术装备和紧缺资源及大宗商品进口,积极发展数字贸易等新业态,积极发展新型贸易,推动江苏从贸易大省向贸易强省转变。需要指出的是,产业发展有其特定的生态系统,转型升级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放弃传统产业和价值链的中低端环节,而是要全力推进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江苏制造业在全球市场上之所以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就是产业配套体系齐全。江苏聚焦重点产业,不仅继续在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等领域,增创新的竞争优势,同时进一步巩固传统出口行业如钢铁、纺织、家电、工程装备等重点领域的优势,既努力迈向产业高端,也尽可能延缓中低端环节的外迁。统计数据显示,尽管近年来外部环境日趋严峻,不确定性和风险因素日益增多,但整体而言,江苏贸易总量仍然保持正增长态势,并且实现了提质增效。2021年,江苏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52130.6亿元,跨越5万亿台阶,2022年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54454.9亿元,规模再创历史新高;此外,机电、高新技术产品等出口呈现快速增长,新型服务贸易发展稳中有进,有力提升了江苏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稳定。

B以高质量利用外资推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202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既要把优质存量外资留下来,还要把更多高质量外资吸引过来”,对利用外资提出了“稳中提质”的要求。江苏利用外资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党的十八大以来的11年间,其中9年利用外资位居全国第一。在以利用外资实现扩大出口、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的基础上,进入新时代,江苏利用外资的思路发生了根本转变,注重引资与引技、引智相结合,并通过适当的制度设计和政策导向,引导外资更多地参与国内经济循环,促进外资企业与内资企业融合发展,助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以习近平总书记的把脉定向为指引,江苏出台了一系列促进高质量利用外资的政策举措,包括进一步扩大市场准入、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加快高效落实RCEP、创造更加公平的市场环境,进一步推动制度型开放、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等,推动实现利用外资“稳中提质”。近年来,瑞典斯堪尼亚、韩国LG化学、SKI动力电池、美国星巴克咖啡创新产业园等一批重大外资项目落地投产;空中客车中国研发中心在苏州签约落户;作为在运动控制领域德国以外最大的研发和制造中心,总投资20多亿元的西门子数控南京有限公司新工厂正式投运等,都是高质量利用外资的有力体现。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江苏利用外资呈现“三个增长较快”特点:一是制造业外资增长较快,同比增长32%,占全省总量的39.3%,规模居全国第一;二是高技术产业外资增长较快,同比增长50.3%;三是利润再投资增长较快,同比增长232.1%。江苏依托利用外资“稳中提质”助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成效也十分明显。目前,江苏已培育1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和50条重点产业链,物联网、新型电力装备、工程机械、生物医药等10个集群获批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晶硅光伏、风电装备、品牌服装等7条产业链迈入国际中高端水平,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重要成果。江苏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较强,产业集群发展较快,融通对接国际先进产业体系、高质量利用外资发挥了重要作用。

C以高能级载体吸引和集聚全球创新要素

在江苏开放型经济发展中,开发区发挥了关键作用,成为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截至目前,江苏共有经国务院、省政府正式批准设立的开发区共158家,其中国家级开发区47家,省级开发区111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数量均居全国第一。总体来看,无论是发展规模和速度,还是发展质量和效益,都走在全国前列。作为产业集聚的重要载体,江苏158家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创造了全省50%的经济总量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0%的实际使用外资和外贸进出口,为全省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进入新时代,江苏经济正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开发区等各类开放平台需要由产业集聚区向创新集聚区转变,构建高水平开放的更高能级开放载体。一方面,开发区等开放平台从以往主要吸引和承载产业集聚,向吸引和承载创新要素集聚方向转型;另一方面,建设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外合作产业园区等新的更高能级开放载体。

江苏以一系列创新举措促进开放平台的创新发展。加强技术研发、信息服务、质量检测、数据中心、原料供应和物流配送等公共平台建设;有序布局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等创新创业载体,构建产业创新发展生态体系;分类深化开发区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实行“开发区+功能园区”“一区多园”模式,坚持去行政化和市场化改革方向,全面增强体制机制活力等。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南京江北新区、苏州工业园区等重大开放平台,成为推动江苏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重点产业集群和产业链主要布局在开发区,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新兴支柱产业以及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向江苏自贸试验区集聚的趋势十分明显。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成为江苏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表现和亮点。中外合作产业园区异军突起,中韩(盐城)产业园、中日(苏州)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中德(太仓)智能制造合作创新园、中以常州创新园,以及中意(海安)生态园等中外合作产业园区,已经升级成为集聚全球创新要素的高能级载体。江苏各类高水平开放载体正在逐步建设成为吸引和集聚全球创新要素的高能级载体,形成了开放与创新、创新与产业深度融合的发展模式。

D以“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新成效更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基点。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指出,“江苏处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上,要按照统一规划和部署,主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并多次对江苏推动高质量建设“一带一路”、柬埔寨西港特区建设、连云港的东方桥头堡建设等作出了重要指示并寄予殷切期望,要求江苏“在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上争做示范”。江苏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坚决扛起“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重大责任,在“放大向东开放优势”的同时,积极“做好向西开放文章”,努力把江苏打造成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成为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枢纽,为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江苏贡献。

在习近平总书记关怀下,中阿(联酋)产能合作示范园、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中韩(盐城)产业园等合作平台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特别是柬埔寨西港特区成为“一带一路”合作的标志性项目,获得习近平总书记点赞。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促进江苏实现更高水平“引进来”的同时,推动了更大步伐“走出去”,扩大了贸易规模,加强了产业链供应链的开放合作。江苏聚焦科技创新、数字经济、绿色低碳发展、知识产权保护和教育、健康、文化、旅游等领域,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有效畅通,形成多元互动的人文交流大格局。通过共建“一带一路”与重大区域战略融合发展,着力破除要素流动障碍,畅通国内大循环。积极推动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建设、长江经济带建设,构建南京都市圈、打造扬子江城市群,持续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增强对国际先进生产要素的吸引力。值得一提的是,江苏在积极参与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建设中,率先开展长三角科技创新券通用通兑试点,出台首个跨省域人才“十四五”规划,对于畅通要素流动发挥了积极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江苏“在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努力发挥重要的枢纽作用、支撑作用和示范引领作用”。江苏实体经济发达,产业体系健全,产业配套能力强,是国内众多产业循环的发起点和联结点,也是国际价值链、供应链、产业链的重要节点,在东亚区域供应链、产业链中占据重要地位,在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中也有相当的影响力。新征程上,江苏要始终胸怀“两个大局”、牢记“国之大者”,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以“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引领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奋力推动在高质量发展上继续走在前列,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历史伟业作出江苏新贡献。

(作者张二震为南京大学教授、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戴翔为南京审计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