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构建新发展格局开拓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
2023-08-02 09:55:00  来源:南京日报  作者:王立新 王之朋

乘风破浪,行稳致远。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交汇叠加,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战略谋划。科学认识新发展格局的内在意蕴,有助于进一步开拓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社会主义国家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由于社会主义国家都是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夺取政权建立起来的,纵观社会主义发展史,社会主义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就是与国际接轨并不断推动生产力发展的过程。

早在170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就曾从社会分工角度阐释了世界市场的作用,他们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相互依赖所代替了。”这一经济全球化思想为日后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开放奠定了理论基础。

十月革命胜利后,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诞生,列宁基于“两制共存论”深刻分析了苏维埃政权建立后所面临的严峻形势,认为“社会主义共和国不同世界发生联系是不能生存下去的,在目前情况下应当把自己的生存同资本主义的关系联系起来”。列宁主持制定的新经济政策就提出租让制,要求充分利用外国资本、技术和设备发展苏俄经济,并积极参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组织的热那亚国际经济会议。后来由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封锁以及冷战的爆发,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自成一体、互相对抗,苏联60%左右的对外贸易是与经互会成员国开展的。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从设立经济特区到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再到通过艰苦努力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逐渐成为21世纪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旗帜引领。新发展阶段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新征程,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构建新发展格局势在必然。

适应国际形势新变化塑造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

步入新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悄然孕育,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紧紧依托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联动效应,在新赛道中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

首先必须牢牢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当今世界互联网、人工智能、绿色经济、生命科学、新能源等新兴科技快速发展,前沿性和颠覆性新技术快速突破,应当充分吸取近代以来我国历史上多次错失新科技革命机遇的教训,增强忧患意识,抢占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制高点,确保走在时代前列。其次,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通过“一带一路”建设促进我国与沿线各国之间的互联互通和协调发展,推进产业分工与合作向纵深方向发展,依托产业级差让一切发展活力充分涌流,在开创发展新机遇、拓展发展新空间、谋求发展新动能中赓续互利合作丝路精神。第三,积极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秉持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原则,反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筑墙设垒”“脱钩断链”,相互吸收借鉴优秀成果及经验,齐心协力应对全球挑战,促进经济全球化、一体化,共同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深化拓展平等、开放、合作的全球经济关系。

把握新发展阶段要求促进高质量发展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迈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标志着我国进入了新发展阶段。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突破制约发展瓶颈,夯实国内大循环的主体地位,努力促进国内大循环的高质量发展。

首先,坚持创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核心地位。当前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时期,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新常态对发展模式提出了内在要求,应当以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完善国家科技创新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摆脱对“卡脖子”技术依赖。其次,以优化产业布局为高质量发展奠定重要基础。受制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长期困扰,必须合理规划产业布局,立足顶层设计,把握产业演化发展新业态新模式,统筹协调资金、人才、土地、技术等基础要素,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业等新兴产业布局,实现地区和产业的均衡协调发展,培育形成产业集群体系化布局,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第三,以产业链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通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赋能,持续推进传统产业链向高端转型升级,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高端制造业,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

在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和全面扩大开放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不同于西方国家现代化的发展范式,面对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构建新发展格局,开拓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应当坚持高水平自立自强与全面扩大开放的有机统一。高水平自立自强是筑牢国家安全的基点,它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如果脱离了这一基点,国家则容易丧失独立性,沦为他国的附庸。全面扩大开放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法宝,历史已经证明封闭的单循环状态没有出路,唯有以积极姿态参与国际贸易与产业分工合作,才能在相互合作、相互借鉴中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坚持高水平自立自强与全面扩大开放,深刻吸取了中国现代历史的经验教训,能够把握发展规律和大势,把握历史主动。能够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下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能力,统筹发展与安全。能够增强发展的应变能力,有效构建新发展格局,开拓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篇章。

[作者王立新为南京特殊师范学院教授,王之朋为南京晓庄学院讲师、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习近平关于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重要论述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研究”(19BKS109)研究成果。]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