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全力打造低空经济创新高地服务枢纽
2024-09-23 15:49:00  来源:南京日报  作者:徐泰玲

中共南京市委十五届九次全会提出,围绕打造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和东部现代服务业中心,加快形成产业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低空经济是全球竞逐的新兴产业,也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南京在发展低空经济方面有良好基础和条件,要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坚持“市场为主、规则为先、技术为底、应用为王、安全为基”,按照国家产业布局导向和空域安全管理要求,尊重产业规律,放大特色优势,全力打造低空经济创新高地、服务枢纽。

低空经济正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低空经济概念来源于通用航空,从通用航空到低空经济,是一个从产业门类到经济范畴的概念扩展。低空经济正在逐步成为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它主要以低空空域的飞行活动为核心,依托先进的航空、通信、人工智能等技术,引领交通、物流、巡检、农林植保、电力巡检、空中游览、航空运动、医疗救护等多领域、多产业的变革。同时延伸到AI人工智能、新能源、新一代5G/6G移动通信技术、空天卫星技术应用与空地互联、大数据与数字化技术等产业链环节,与这些同样具有新质生产力特征的产业环节相互促进、融合发展。而基于通用航空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及应用场景创新的城市空中交通UAM(UrbanAirMobility)最有想象空间、最具科幻色彩,即利用空闲的城市低空空域,采用无人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electricVerticalTake-offandLanding)、飞行汽车这样的创新型航空器,发展城市空中交通,以解决城市地面交通拥堵问题。作为低空经济主导产业的通用航空应用市场,典型应用场景包括空中游览、低空物流、城市公共治理等,广泛融合智能制造、智慧交通、数字经济和信息消费等新业态,辐射军用、警用、民用等领域和农业工业、服务业等行业,广泛用于主要包括低空运载装备、空地基础设施、空域管理设备及系统等。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进一步凸显了低空经济的重要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又提出“深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改革”,“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南京先后发布《南京市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6年)》《南京市关于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试行)》等政策文件,有力有序推进南京低空经济产业发展。今年7月底,南京出台《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从低空管理机制、应用场景、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能力等方面入手,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南京低空经济产业生态逐步成形

低空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是培育发展新动能的重要引擎,特别是无人机与载人飞行器的应用,作为新通用航空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南京早在2018年就利用高校资源优势,将无人机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培育,积极发展低空经济。经过多年发展,南京低空经济已经实现长江巡检、长江物流、森林防火、桥梁检测、城市综合治理、应急救援等多元化场景应用,逐步形成了上下游紧密成链的产业生态系统。南京低空空域覆盖面积约6000平方公里,其中主城区约3000平方公里,预计明后年可以再划设500平方公里空域。

可以说,南京低空经济产业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发展基础,产业生态逐步成形。南京构建了“一中心两平台四空域多场地”运管体系,已建成全国首个5G网联无人机试飞基地,是江苏首个、全国首批13个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之一,试验空域达600平方公里、占市域面积约1/10;拥有丰富的科研资源和雄厚的人才储备,低空经济产业链上已集聚低空制造、低空保障、低空飞行等领域企业上百家,其中规上企业占比达80%。全市低空经济产业发展规模超500亿元,低空经济领域高新技术企业达120家以上,建成15个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形成科技特色鲜明、产业规模领先的低空经济产业集群。另外,逐步完善全市低空飞行地面基础设施和低空数字智联网,建成240个以上低空航空器起降场(点)及配套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成3个以上试飞测试场和操控员培训点,规划建设1—2个通用机场,开通120条以上低空航线,有效满足低空飞行各类需求。

打造全国低空经济主要科创策源地

低空经济作为一种新兴的经济形态,其长远发展前景十分诱人。但其发展并非一蹴而就,其涉及的产业链之长、环节之多、复杂性之高,要求整个行业必须拥有足够的毅力,才能逐步构建和完善这一庞大的体系。对南京来说,应遵循发展规律,科学引导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围绕“健全运行体系、推动产业集聚、增强科创能力”的思路,在全市建成管理体制顺畅、运行机制高效、基础设施领先、示范效果显著、服务保障有力的低空飞行管理服务体系;培育一批在全国有较高知名度的低空领域科技创新服务机构,成为全国低空经济主要科创策源地。

一是完善低空飞行制度规范。低空飞行管理部门要加强空域精细化管理,加强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突破航空器技术难关,健全管理体制机制。根据规划,南京将大力发展城市空中客运、低空物流等低空运输类场景,持续拓展各类消费需求场景;设计低空旅游主题线路,打造南部新城大校场跑道公园,环建邺生态科技岛,沿江、跨江等具有南京特色的低空旅游示范场景。

二是加强低空空域管理。从合理、充分、有效地利用空域的角度出发,统筹划设空域资源,提高低空空域的利用率和安全性。优化整合创新资源。充分发挥在宁高校、院所、企业人才资源集聚、科技创新能力突出、产业链条齐全等优势,整合全市软件信息、航空指挥、北斗导航、纤维材料、新能源电池、集成电路等方面资源,建设形成全市低空经济创新矩阵,实现一批科研成果产业转化。根据不同的飞行需求和区域特点,将空域进行精细化划分,比如设置专门的无人机空域走廊、低空旅游线路等,以满足多样化的空中交通需求。合理规划和调整空域结构。基于当前的城市空中交通出行的需求和特征、通用航空器的技术性能特点以及空中交通管理系统的技术能力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合理规划和调整空域结构,定期评估和更新航路航线布局,以支持更加密集和复杂的低空交通运作。

三是合理布局基础设施。基础设施是发展低空经济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物理基础设施与通信基础设施两大类,为低空交通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服务保障。其中,物理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低空飞行所需的起降、中转、货物装卸、乘客候乘、航空器充(换)电、电池存储、飞行测试等平台;通信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低空飞行所需的通信、导航、监视、气象监测等系统,以及低空飞行数字化管理服务系统。

四是推进数字化转型。低空经济数字化转型,需要市域内的党政组织、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主动适应数字化大潮,在制度架构、工作流程、组织文化等方面作出适应性。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各种城市要素组成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综合体,通过数据采集、分析和应用,提供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智能化解决方案。提高城市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为居民提供更便捷、高效的服务。

五是加强政府政策支持。近年来,国家从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到行业管理出台了多项政策支持措施及政策法规,强力支持低空经济发展。低空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对于这一新生事物,政策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只有扫除制约低空经济发展的一些体制性、制度性障碍,南京低空空域管理体制才有望获得突破性改善。

(作者为中共江苏省委党校教授)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